第60章 海底圈金(1 / 2)
王大海蹲在礁石滩上,粗糙的手指捻着手里一只刚捞上来的天然海参。
他发现最近的出货确实越来越少了,这海参的品相远没有他之前的好了。
他眯着眼,目光扫过眼前这片被几块大黑礁半围拢的海湾:水流不急不徐,海底是砂石混杂,阳光透下来,水温摸着也合适。
这是天然的宝地。圈起来,养海参。这是他重生前就知道的“水下金矿”。那个时候他就是靠着这块地来圈养海参的,只是这次他提前了20年。
念头是滚烫的,可冷水很快从四面八方泼来。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亲爹王建国。
老汉的腿脚早已利索,那根磨得发亮的木棍早扔在了火炕里面当柴烧。
他踩着湿滑的礁石稳稳走过来,眉头却拧成了疙瘩,看着儿子蹲那儿鼓捣海参,眼神里满是忧虑。
前阵子,父子俩还一起驾着小船出了趟海,配合默契地拉回一网肥美的鲳鱼,仿佛又回到了大海出事前的光景。那份并肩劳作的踏实感,让王建国心里踏实了不少。
“大海,”王建国声音沉沉的,轻声说道,“船队的事刚定下,刚消停几天?又捣鼓啥呢?这玩意儿费时费力,能比得上咱一网大黄鱼实在?”
当初组建新船队时,王建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是核心成员。他是老把式,经验丰富,腿脚也好了。
可王大海却婉拒了他,理由也很直接新船队规模小,就两条船,位置有限,更重要的是,得给村里那些肯吃苦、脑子活的年轻人机会,让他们练出来,船队才有未来。
王建国当时心里就不是滋味,但看着儿子条理分明、为长远打算的样子,加上王大海承诺等船队壮大了,肯定需要他,老汉也只能把那份失落压回心底。
此刻看着儿子又开始“不务正业”,那份担忧夹杂着之前被“排除在外”的些微不甘,又浮了上来。
王大海抬头,看见爹眼里的关切和那抹不易察觉的失落,那还不清楚自己老爹想什么。
他知道爹的担忧,也理解爹的心思。“爹,你刚摔腿的时候就是靠着他,我们才度过了第一关。现在我们虽然停止做干货了,那也是因为我们现在劳力不够,这档子事,我们迟早还是要做得,而且只要养殖成功,干货买卖做大了,赚的可不比出海少。”边说着边把海参递了过去。
王建国没接,粗糙的手指在衣角搓了搓。“咱家刚缓过一口气,新船还欠着饥荒,秀兰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大海,咱稳当点行不?”他声音不高,却字字砸在王大海心上,“打鱼,咱熟门熟路。这养东西?听着就悬乎。往海里扔钱?那跟往水里扔金豆子有啥区别?万一养死了,血本无归,咱家拿啥填这个窟窿?秀兰生孩子咋办?”
王建国的话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冲淡了王大海心头的火热。
爹的担忧实实在在,像礁石一样沉重。他刚赚了点钱,可家里依旧是千疮百孔,经不起半点风浪。
“爹,”王大海喉头滚动,声音低沉却透着股韧劲儿,“我懂您的担心。可您想想,光靠打鱼,咱能富起来吗?如果打鱼能发财,我们就不是特级贫困村了,这海里的鱼,捞一网少一网,风浪说来就来。这海参,”说着他指着脚下平缓的海湾,“这片海,水流稳,砂石底,水温正好,天生就是养海参的窝。以后野生的只会越来越少,城里人越来越认这口,价钱只会往上蹿。咱要是能养成了,那就是抱着个下金蛋的母鸡。”
王建国沉默了,浑浊的老眼望向那片看似平静的海水。
儿子眼里的光,他看得见,可那光太烫,烫得他心慌:“说得轻巧。养?咋养?这玩意儿娇贵得很吧?吃啥?喝啥?病了咋整?海里的螃蟹海星不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