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银鳞耀村(2 / 3)
p>
“黄花鱼一筐,净重五十八斤!老天爷,这金鳞闪闪的,条条都过尺(约30+),顶格价里的顶格!”
“马鲛一筐,四十五斤!嚯,这马鲛肥得流油!”
“黄花鱼又一筐,五十二斤!还是好货色!”
“带鱼一筐,三十一斤!银亮亮的,新鲜!”
…
当最后一筐鱼过完秤,老孙头噼里啪啦拨了好一阵算盘珠子,最后抬起头,声音都带着点激动,更多的是难以置信的惊喜:“统共…统共一百八十六斤整!
他手指飞快地拨动算珠,声音拔高了:“黄花金贵,马鲛肥美,带鱼也鲜亮!这价码…”他略一沉吟,思索片刻,大声道:“大海,你这鱼是咱供销社今年收过最好的!我做主,再给你往上提半成!拢共……一百五十四块三毛六分!
我的个乖乖!大海,你们爷俩这是捞着金疙瘩鱼群了啊!这黄花鱼的品相,十年难遇!顶格价都算便宜了!”
“哗——!”
人群彻底沸腾了!一百五十多块!这在1980年的琼崖村,简直是天文数字!顶得上城里工人小半年的工资!可以给家里添置多少年都舍不得买的大件了!
羡慕、惊叹、以及对那几筐金光闪闪的黄花鱼投射出的贪婪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王大海和王建国身上。
王大海接过老孙头递来的厚厚一沓钞票——崭新的“大团结”夹杂着各种面额的零票,沉甸甸地压在手心。他没有和暴发户一样炫耀点数,只是平静地抽出几张零票递给帮忙卸货的后生:“哥几个辛苦了,买包烟抽。”
然后小心地将剩下的钱包好,交给了王建国,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笔钱,秀兰生产要稳婆,后面坐月子、娃儿的用度得备足,顺风号还得添置些备用绳索和渔具…剩下的,得攒着,为下一步打算。
他心念一动,单打独斗终归有限,要想真正在这片海上站稳脚跟,或许要…
夕阳的余晖将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
王大海搀着依旧兴奋得红光满面的父亲,朝着炊烟升起、亮着温暖灯光的家走去。
身后,码头上关于“顺风号”和“银鳞满舱”的议论,注定要成为琼崖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
推开家门,浓郁的肉香混合着新蒸玉米饼的甜香扑面而来。
“回来啦!”刘桂兰第一个从灶房冲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她一眼就看到了丈夫意气风发的脸和儿子沉稳的笑容,悬着的心瞬间落回肚子里,随即又被巨大的喜悦填满。“他爹,腿…腿没事吧?累不累?”
“累?哈哈!”王建国中气十足地大笑,像个凯旋的将军,一把拉过老伴儿,指着王大海,“桂兰!你是没看见!咱儿子!那撒网的架势!那力气!那眼力!神了!真神了!满舱的鱼啊!银光闪闪!供销社的老孙头都给震懵了!一百五十四块!一百五十四块啊!”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从怀里掏出那卷用布包着的、还带着体温的钞票,炫耀般地塞到刘桂兰手里,“拿着!咱家的!都是咱家的!”
刘桂兰捧着那卷沉甸甸的钞票,手抖得厉害。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布包散开一角,崭新的“大团结”露出边角,那抹象征着财富和希望的绿色,晃得她眼睛发酸。
泪水毫无征兆地涌出,顺着她饱经风霜的脸颊滑落,滴在钞票上。“好…好…真好…”她哽咽着,只会重复这一个字,仿佛所有的苦难和担忧,都被这实实在在的收获熨平了。
秀兰挺着大肚子,扶着门框站在里屋门口,脸上是温柔而满足的笑意。她的目光越过激动的公婆,落在丈夫身上。
王大海这时也笑眯眯的看着她,眼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