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胤祉的困难01(2 / 2)
祉兴冲冲走进翰林院,然后发现偌大个翰林院,只有四个人在里面。
个个面前堆的文书均盖了半张桌子,快将人的脑袋遮住了,几人的手一直在奋笔疾书。
胤祉走到一人面前敲了敲他的桌子:“其他人呢,怎么只有你们四人在这里?”
被他问话的官员抬头见是他,忙站起身行了一礼。
胤祉:“行了,别管这些礼节了,爷问你人呢?”
官员老老实实道:“回三王爷,其他人出去讲学或督学了。”
胤祉:“什么,几十个人都出去讲学了?讲什么学,要这么多人?”
官员:“三王爷,您说的几十个人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整个翰林院只有十几个人,皇上将余下的人都派到地方去了。”
翰林院除了负责主持科举、撰写文史、处理各种有关文字的杂活,还要负责讲课及各种官学。
以前的翰林院人多,比较清闲。
随着地盘的扩建,没人用的胤?将目光转到康熙的内阁及翰林院,调走了翰林院大半人,留在里面的人现在一人要做以前几个人的差事,忙得脚不着地。
康熙有时想起个诏书还得等着。
胤祉看了一眼空荡荡的翰林院,心想能拉一个人先拉一个吧。
胤祉:“行吧,你跟爷走,爷有些教材要你编编。”
官员为难的看了眼面前堆满桌子的文书,道:“三王爷,臣现在走不开呀,您瞧瞧,这些全是要急着做的事情,光皇上让起的诏书就有几份在等着。”
胤祉扫了一眼另外三人,无一人例外,桌子上全是满满的文书。
除了他们自已的桌子,边上的桌子同样摆着一堆堆的文书,不用问,全都是要处理的。
想到以前有大几十人的翰林院现在只剩一点人,胤祉为难了。
回到康熙在畅春园的住所清溪书屋,胤祉道:“皇阿玛,翰林院好像抽不出人来,能否从内阁抽些人来出教材?”
翰林院着重教育、史记、及一些文书工作。
内阁主要由皇帝的心腹和亲近大臣组成,负责起草诏令、处理日常政务、执行皇帝的命令及参与国家大事。
当然也有些打下手的七八品小官,如同方观景,以前就是七品内阁中书。
康熙无情的打破了胤祉的希望:“别想了,内阁的人同样削了大半,人手不够用,你没看到朕的诏书都送到翰林院起草了吗?”
在蒙古五州下来之前,内阁与翰林院的人手便调出去了三成。
五州分下来,胤?用一个张行简坑走了他六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