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再次失踪(3 / 4)
顿,又补充道,“小的们正查地上的砖缝,没见血迹,也没拖拽的划痕,连灰尘都没乱多少,就像……就像张屠户自己走出去的一样。”
“自己走出去?”张希安皱起眉,“他为何要半夜自己走出去?还不跟妻子说一声?”
王康挠了挠头,支支吾吾道:“小的也不知道,许是有急事?可就算有急事,也该吱声啊。”
张希安没有再追问,目光落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桌面蒙着层薄灰,显然有几日没仔细擦过,唯独靠近床榻的位置,有块月牙形的印子——许是昨夜张屠户坐在桌边喝水时,胳膊肘蹭出来的。他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那处灰痕,触感粗糙,灰层下竟压着半枚铜扣,黄铜的颜色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边缘还带着些细小的毛刺,像是刚从衣裳上掉下来的。
这铜扣比寻常衣物上的扣子略大些,正面刻着简单的云纹,做工还算精致。张希安捏起铜扣,放在掌心细细查看,忽然注意到背面刻着极小的“刘记”二字,笔画纤细却清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找几个衙役过来,让他再细查床板、房梁,连屋顶的瓦片都别放过。”张希安站起身,走到院门口,望着巷外那条延伸向远处的青石板路,晨雾还没完全散,路尽头隐在一片朦胧里,看不真切。“另着两个人去肉铺,问问昨夜可有街坊见过张屠户出门,或是有陌生人在肉铺附近徘徊。”
两名衙役领命而去,脚步匆匆,很快消失在巷口。风卷着巷口的槐叶打旋儿,落在张希安的肩头,他抬手拂开,叶片干枯,一捏就碎。他只觉这案子像团浸了水的棉絮,攥在手里越攥越沉,找不到头绪,也看不到希望。
不劫财——方才王康说,张屠户家的钱箱还在里屋,银子分文未少,连放在桌上的碎银子都还在;不害命——至今没找到一具尸体,那些失踪的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专掳青壮——这四十多人的共同点太过明显,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究竟是要做什么?
他摸了摸腰间的玉牌,此刻却像块石头压在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海安县是个小县,人口不多,短短一个月失踪四十六人,若是再查不出头绪,百姓怕是要暴动,到时候别说乌纱帽不保,怕是连性命都堪忧。
“大人,”王康捧着那枚铜扣快步走过来,指尖捏着铜扣的边缘,不敢碰得太实,生怕破坏了上面的痕迹,“这扣子看着像是新崩的,边缘还没磨亮,许是张屠户挣脱时从衣裳上扯下来的?”
张希安接过铜扣,对着日头细细查看,阳光透过铜扣的边缘,在掌心投下小小的光斑。他瞳孔微微一缩——刘记是城南最大的裁缝铺,掌柜的姓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手艺极好,专给府学的生员做校服,平日里也接些大户人家的活计,做的都是绫罗绸缎的衣裳。张屠户一个开肉铺的,平日里穿的都是粗布短打,怎么会有刘记做的衣裳上的铜扣?
“去,把刘记掌柜请来。”张希安捏紧铜扣,指腹蹭过那两个小字,触感清晰,“就说……本官请他来认样衣裳,看是否是他铺子里做的。”
“是!”王康领命,转身就往外跑,脚步比来时更急——这铜扣或许就是破案的关键,谁也不敢怠慢。
晨雾渐渐散开,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巷子里,把槐树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斑驳交错。巷口传来梆子声,“咚、咚”两下,是辰时的更声,清脆响亮,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张希安望着院墙上影壁的树影,忽然想起昨夜巡更的更夫说过的话。昨夜他在县衙翻阅卷宗时,更夫老李来报,说三更天时,南街口好像听见了牛车轱辘响,声音很轻,混着风声,没一会儿就没了踪迹。当时他只当是赶早的货郎,没放在心上,可现在想来,三更天正是宵禁最严的时候,谁会赶牛车在南街口走?
他皱起眉,指尖在腰间玉牌上轻轻摩挲——牛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