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兵部大印丢了(2 / 4)
有一丝褶皱,仿佛刚刚浆洗过一般。小吏们的神态恭敬而谦卑,低着头,不敢直视张希安,似乎对他充满了敬畏之情。
当张希安踏入厅堂时,这三名小吏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一般,同时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沓。他们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齐声说道:“大人,李大人片刻即至,请您稍作歇息。”
张希安微笑着环顾四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松鹤延年图》。这幅画中的松树苍劲有力,树干粗壮,树枝伸展,仿佛在风中摇曳。而那几只仙鹤则姿态优雅,或立或飞,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飞出来一般。张希安不禁赞叹这幅画的笔力遒劲,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他的目光继续扫视,发现在厅堂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方古朴的端砚。这方端砚的边缘包裹着铜边,铜边已经有些磨损,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端砚的质地温润,色泽深沉,显然是一件珍贵的文房四宝。
张希安对这方端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走近端砚,仔细端详起来。端砚上的纹理清晰可见,宛如天然的山水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张希安含笑点了点头,对那三名小吏说道:“有劳诸位了。”他的语气温和,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没过多久,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这脚步声不急不缓,每一步都显得十分沉稳,透露出一种官员特有的气度。
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只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缓缓掀开帘子,迈步走了进来。那绯色的衣袍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仿佛与这官邸的氛围融为一体。
这位官员身形清瘦,脊背却挺得笔直,给人一种刚正不阿的感觉。他的两鬓已经染上了一层薄薄的霜色,眼角也有了细密的皱纹,这些岁月的痕迹都显示出他经历过的沧桑和历练。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一进门便上下打量了张希安一眼,那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仿佛要将张希安看透一般。然而,这种审视的目光很快就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和气。
只见他拱手向张希安行了个礼,缓声道:“张大人,一路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疲惫,似乎已经多日未曾好好歇息过了。
“李大人言重了,”张希安连忙侧身回礼,态度谦逊,双手交叠于身前,“下官不过是遵旨行事,分内之责,怎敢言辛苦。倒是大人您,在大理寺值此要职,每日埋首案牍,劳心劳形,为天下刑名之事奔波,才是真的辛劳。”
李环摆了摆手,示意张希安不必多礼,随即转身走到主位坐下,宽大的袍袖随动作扫过桌面,带起一丝微风。他端起桌上的茶盏,却并未饮用,只是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张大人请坐。今日请你来,并非为了闲谈,是有件棘手至极的案子,关乎重大,需你相助,一同查明真相,否则恐生大乱。”说着,他朝旁边一名小吏使了个眼色,眼神示意。那小吏立刻会意,快步上前,双手捧着一个暗红色的卷宗——卷宗封面用牛皮纸包裹,边缘用细麻绳捆着,封皮上还盖着大理寺的朱红印章,恭敬地递到张希安面前:“张大人,这是此案相关的卷宗,请您过目。”
张希安接过卷宗,入手微沉,能清晰感受到纸张的厚重。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展开卷宗,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眼中满是震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脱口而出:“大人,这……这简直是惊天大祸啊!此事若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李环苦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汤也未能缓解他的愁绪,眉头依旧紧锁,语气中满是无奈:“谁说不是呢?如今圣上龙颜大怒,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朝野震动,天威难测啊!我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无计可施,才出此下策,请张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