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靖难余波(1 / 4)

加入书签

李景隆的目光如淬了冰的利刃,死死钉在姚广孝身上,牙缝里挤出的话语带着彻骨寒意:“我竟放松了警惕,居然把你给忘了!”

京都那几次致命的刺杀,嫣儿被掳走时的锥心之痛,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翻涌。

所有祸事的源头,都与眼前这看似清癯的僧人脱不了干系。

“看来此人一直蛰伏在朱棣身边,被发现时还想借出家人的身份蒙混过关。”平安上前一步,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语气里满是不屑,“幸好末将记着景帅先前描述的样貌装扮,才没让这奸人逃掉。”

姚广孝却依旧镇定,缓缓躬身行了一礼,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良禽择木而栖,贫僧不过是赌错了人。”

“景帅文武双全,何苦屈居人下,做他人手中的棋子?”

他抬眼望向李景隆,眼神里带着刻意营造的恳切:“以您在北境军中的威望,只需振臂一呼,便能顺理成章成为北境之王,那样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况且,我观您面相,本就有帝王之姿啊!”

这番话刚落,李景隆毫不犹豫地开口,声音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杀了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死后把他的舌头割了,省得去了地府继续妖言惑众。”

话音未落,李景隆已转身向自己的营帐走去。

在他心里,姚广孝比朱棣更该死。

此人不仅心狠手辣、做事毫无底线,朱棣起兵谋反的念头,有大半也是被他一步步推起来的。

而他李景隆的眼里,从来都容不得半粒沙子。

姚广孝脸上的平静瞬间碎裂,惊恐像潮水般漫过脸庞,连嘴唇都开始微微颤抖。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平安手中的钢刀已寒光一闪,狠狠刺入他的胸膛。

“你立刻快马加鞭追上盛庸,从燕王府的仆从中找一个叫马三保的人,是个太监!”帐帘缓缓落下时,李景隆的声音传了出来。

平安高声应下,立刻让人处理掉姚广孝的尸体,自己则牵过一匹战马,翻身上马,朝着真定的方向疾驰而去。

...

三日后,晨曦微露时分,李景隆率领一队兵马准时抵达真定城外。

耿炳文早已带着真定的一众守将等候在城门处,见李景隆的队伍到来,立刻率领众人上前相迎。

此时的李景隆,早已是众人眼中的英雄。

城门外,除了列队欢迎的真定将士,还有密密麻麻的百姓。

百姓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手里捧着自家舍不得吃的干粮和点心,想要送给李景隆和他麾下的将士们。

当骑在白马上的李景隆出现时,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叩拜感谢,有不少人已经泪流满面。

李景隆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忽然涌上一股暖流,只觉得先前所有的一切都值了。

但他没有收下百姓们送来的东西,反而让身边的福生拿出钱银,给每个上前的百姓都塞了一份。

“都好好活着!”李景隆勒住马缰,提高了嗓音,目光扫过那些感激涕零的百姓。

“从今往后,北境不会再有战乱,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是他对北境所有百姓的承诺。

在来真定的路上,他早已做好了安排:命铁铉驻守北平,傅忠镇守居庸关,梁鹏驻守永宁。

等回京复命后,盛庸和平安也会返回北境。

有这些可靠的人在,北境至少能保三十年安定。

锣鼓声、欢呼声在城门外此起彼伏,耿炳文陪着李景隆,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缓缓走进了真定城。

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