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终局之战(1 / 4)
夜幕如墨,泼洒在燕王府巍峨的檐角上。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打破了庭院的静谧。
浑身裹在玄色黑袍中的人影紧随福生穿过雕花月洞门,快步绕过回廊,停在了李景隆的房门前。
“末将梁鹏,参见景帅!”门内烛火摇曳,来人甫一踏入便单膝跪地,语气满是恭敬。
李景隆正临窗而立,闻声转过身来,上前两步扶起梁鹏,唇角噙着浅笑道:“梁将军星夜兼程,想来是带来了捷报?”
“回禀景帅!一切皆如您所料!”梁鹏猛地抬头,黑袍帽檐滑落,露出满是兴奋的脸庞,额角的汗珠还沾着征尘。
“北平被围之后,朱棣果然现身,并带着燕逆残余兵力火速北上,想解北平之围!”
“末将按您的密令,即刻与傅忠将军、宁王殿下三路兵马会合,在半路设下埋伏,对燕逆展开三面夹击!”
“最终燕逆大败,尸横遍野,最终朱棣只带着不到两万残兵逃到郑坝村,如今已被我军团团围住,插翅难飞!”
李景隆闻言,眼底的笑意深了几分,抬手拍了拍梁鹏的肩:“将军辛苦了,此战你三人居功至伟。”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窗纸,李景隆望着烛火中跳动的光影,心中泛起一阵感慨。
自他领兵北上以来,先是收复雄县、永宁等失地,如今北平城也尽在掌控,朱棣困守郑坝村,平燕之战眼看就要画上句号。
他想起史书上靖难之役的结局——朱棣逆袭登基,建文帝下落不明,而李景隆最终落得个被削爵圈禁的下场。
可如今,历史的轨迹已被他亲手扭转,他成了那个改写乾坤的人。
只是前路茫茫,脱离了史书的预判,他未来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
从此刻起,将来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不在他的预知范围之内。
“景帅!”梁鹏的声音将他从思绪中拉回,“北平已破,朱棣率领残部被围,咱们何时发起总攻,彻底平定这场内乱?”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翻涌的情绪,语气坚定:“明日一早,兵发郑坝村!”
早在驰援北平的途中,他便已写下两封密函,分别送往永宁与雄县,令梁鹏、傅忠合兵北上,待朱棣回援时趁机截杀。
更在此前,他就与宁王朱权定下盟约,约定待他攻打北平时,朱权率五万涿州兵马北上策应。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只差最后一战,便可终结这场历时半年的战乱。
“少主。”一旁的福生忽然上前,声音压低了几分,神色凝重,“方才暗卫来报,北平城内混入了数名可疑之人,行踪隐秘,看其行事风格,像是陛下派来的羽林卫。”
他抬手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意有所指:“要不要属下派人处理掉,免得他们在此窥探,坏了咱们的事?”
“不必。”李景隆摆了摆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北上平乱,收复失地,擒剿逆贼,所作所为皆无愧于心,无需隐瞒。”
他走到案前,拿起桌上的兵符,指尖摩挲着冰凉的铜纹:“他们要监视,便随他们去。”
“我行得正,坐得端,纵使羽林卫在侧,也无惧任何监察。”
他心中清楚,如果朱允炆一心要对付他,即便他杀了这些羽林卫,也挡不住朝堂上的流言蜚语,倒不如坦然以对,反倒显得光明磊落。
福生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躬身退到一旁。
次日天还未亮,燕王府外的校场上便响起了整齐的甲胄碰撞声。
李景隆一身银甲,腰悬佩剑,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将士,声音洪亮如钟:“铁铉听令!命你率五万精兵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