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是试探也是警告(2 / 3)
无字真经’的禅意,盼能合太后礼佛的心境。”
“底座取一段老菩提木,特意保留原木的天然弧度,未做过多雕琢,只在正面以阴刻手法浅浅雕出几片菩提叶,叶脉舒展,边缘带些自然的‘残缺感’。”
“如此便能暗合“一叶一菩提”的禅理,既不抢玉的风头,又添了几分古朴静雅。”
吕太后听得心动,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玉质经卷,指尖触到和田玉的温润,心中满是欢喜。
玉质温润莹白,菩提木底座呈浅棕暖色,二者色泽柔和相衬,触手温凉不冰,握在手中,连心境都平和了几分。
此物既合吕太后礼佛的喜好,又显李景隆的细致用心,实在难得。
“咦?这经卷暗缝里,竟还藏着张锦笺?”吕太后指尖忽然触到经卷缝隙中柔软的一角,轻轻抽出那张叠得规整的浅粉锦笺,目光落在上面,转头望向李景隆,眼中满是疑惑。
锦笺上只题着八个小字,笔锋清雅:“莲心自净、福慧双增”。
李景隆拱手躬身,继续娓娓道来:“莲花在佛门中本就象征清净与智慧,太后统领六宫,靠的从不是身份与威严,而是这份超凡脱俗的通透与智慧,‘莲心自净’正是臣对太后的敬佩。”
“至于‘福慧’二字,是微臣对太后安康顺遂的祈愿。”
随着话音落下,李景隆深深鞠了一躬,从头至尾表现得堪称完美。
可他弯腰行礼并非乞求恩惠,求太后放他一马,而是忍到极致的厌恶,几乎要冲破喉咙化作干呕。
他只能死死低头,将涌到喉头的恶心压回去,脸颊憋得通红,牙关咬得发紧。
谁能想到,这日日礼佛、看似慈和的太后,竟是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北境数十万将士死活的人?
这般惺惺作态,实在讽刺至极!
“景隆有心了,本宫很是喜欢。”吕太后盯着李景隆看了片刻,眼神意味深长,随即嘴角绽开笑意,吩咐袁如海:“把这经卷摆件找个显眼的地方放好,莫要磕着碰着。”
朱允炆也笑着命人将方石摆件送回奉天殿,转头招呼众人重新落座。
方才一番献礼解说,不知不觉已近正午,他当即传旨,让御膳房备下午宴。
宴席之上,因有朱允炆与吕太后在场,气氛始终紧绷着,连空气都像是凝住了。
李景隆、徐辉祖与方孝孺三人更是小心翼翼,端着酒杯只敢小口浅酌,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
不过这宫廷玉液酒确实不凡,入口满是醇香,没有半分烈酒的灼烈,几杯下肚也不觉头晕。
可是李景隆却更喜欢烈酒,也更喜欢在北境时与弟兄们一起肆无忌惮的推杯换盏。
正出神间,朱允炆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随意:“朕听说,昨日魏国公去了晚枫堂?想来也给曹国公送了不少年礼吧?”
说话间,他的目光在徐辉祖与李景隆脸上来回扫过,笑容里藏着一丝探询。
李景隆的心猛地一沉,眉毛几不可察地跳了一下。
“确有此事。”徐辉祖从容拱手,笑着应答,语气带着几分自谦:“不过臣送的那些物件,跟曹国公献给陛下的千年方石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登不上台面。”
“哦?朕还听说,令妹也一同去了?”朱允炆又问,嘴角笑意更深,眼神却有意无意地瞟向李景隆,像是随口提起,又像是刻意追问。
“没错。”徐辉祖神色不变,语气里添了几分敬意:“舍妹自幼便钦佩孝康皇帝陛下,早就念叨着想去晚枫堂看看,也算是对孝康皇帝陛下的一份缅怀。”
这话答得滴水不漏,可徐辉祖与李景隆心里都很清楚——朱允炆哪里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