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北境将乱(2 / 4)
可他如今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左右朱允炆的决定,或许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廷走向未知的结局。
“少主,宴席已经开始了,是否移步后厅?”就在这时,福生的声音从三楼楼梯下传来,打断了二人的思绪。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复杂情绪尽数压下,转身对徐辉祖笑道:“走吧,徐兄。年节当前,别总聊这些扫兴致的事,今夜你我不醉不归。”
徐辉祖笑了笑,缓缓起身,跟着李景隆出了文渊阁,带着徐妙锦一路向内院走去。
能入内院者,必是已经被李景隆看作为自己人。
...
午宴很丰盛,许多菜式都是徐辉祖兄妹从未见过的。
这是李景隆在大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他特意将家乡过年的吃食做法教给了后厨,只为添几分年味。
桌上的红肉色泽油亮,素鸡口感筋道,酱肘子肥而不腻,炸鱼段外酥里嫩,还有糕圈、油炸豆糕、羊肉蘸素糕等北方特色吃食,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李家人也是第一次吃这样的年宴,尝过之后纷纷赞不绝口,围着李景隆追问这些菜肴的来历。
李景隆没法解释这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味道,只能东拉西扯,胡乱编了些说法,才算蒙混过关。
就连酒也是特制的——那是李景隆教枫伯酿的黄酒,是他家乡过年时必喝的酒,入口醇厚,带着淡淡的米香。
李景隆示意众人端起酒杯,欢声笑语中,暂时将朝堂的纷争与北境的阴霾,都抛到了脑后。
虽是初次到访李家,徐辉祖兄妹却未显半分拘谨,很快便融入了席间的热闹氛围。
尤其是李景隆的女儿嫣儿,性子天真烂漫,席间不时冒出些童趣话语,屡屡逗得徐辉祖兄妹合不拢嘴,满室欢声笑语不断。
“吃饺子咯!”酒过三巡,枫伯的吆喝声打破了酒酣耳热的惬意,他领着几名下人,各端一只红漆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上,一盘盘饱满的手工大馅饺子冒着热气,白胖的模样透着十足的年味。
众人纷纷停下话头,互相道着“新年顺遂”“万事平安”的贺词,再次拿起筷子,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李景隆夹起一只饺子,咬开一角,鲜美的汤汁在口中散开。
他也是今早才知晓,原来在明朝,民间就已盛行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这一幕忽然让他想起记忆里那些老套桥段——一群人围坐桌前,看着台上演员演绎吃饺子的场景,平凡却满是烟火气息。
午宴终了,李景隆亲自送徐辉祖兄妹出门。
徐辉祖真诚相邀,请李景隆到府中做客。
李景隆却笑着摆了摆手,委婉拒绝:“徐兄的心意我领了,但眼下我不便去府上叨扰。”
徐辉祖可以来李家,但他却不能去徐家。
他心里清楚,如今的自己在京都就如一尊“瘟神”,朱允炆和太后的眼线遍布朝野。
只要他踏足徐府,消息不出一刻便会传到二人耳中,届时只会给徐家招来无端麻烦。
徐辉祖闻言,也懂了他的顾虑,不再多劝,只是神色又凝重了几分。
一行人走到文渊阁附近时,徐辉祖忽然停下脚步,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转头看向李景隆:“李兄,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兄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办到。”李景隆点头应下,语气诚恳。
徐辉祖悄悄瞟了一眼身旁的妹妹,笑着解释:“舍妹听闻了很多李兄在北境抗燕的事迹,一直心生崇拜。”
“今日难得见面,不知能否向李兄讨要一样物件,留作纪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