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初见朱允熥(2 / 3)

加入书签

>

“他的确很强,但五十招之内,他必死!”福生顿了一下,斩钉截铁的回了一句。

李景隆笑了,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哼着从秦淮河畔听来的靡靡小调,晃悠悠往楼下走去。

他总觉得,朱允炆今日带吕文兴来,恐怕不止是护卫那么简单,也许是在暗示朝中尚有可用之人?还是在敲打自己?

他不确定,但也懒得去想。

他现在已经开始在想怎么好好过自己第一个新年了。

...

陈瑛、季桓案尘埃落定后,京都里关于李景隆谋逆的流言终于销声匿迹。

百姓们这才惊觉错怪了这位差点收复北平的大英雄,街头巷尾也渐渐响起了赞扬他北境功绩的声音。

舆论转变得如此之快,连李景隆自己都觉得唏嘘。

但这总归是好事,至少李府的人如今能安心上街,不必再忍受路人的指指点点。

只是他南军主帅的身份却始终没有恢复,朱允炆也绝口不提兵权之事。

朝臣们渐渐瞧出端倪——这位曹国公,怕是彻底失了圣心。

李景隆却毫不在意,每日安心陪着妻儿,日子过得清闲自在。

能安稳偷闲,谁愿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年关将近,京都渐渐染上岁末的喧闹。

晚枫堂里张灯结彩,袁楚凝正领着下人们忙着采买年货,红绸灯笼从门廊一直挂到后院,满眼都是喜庆的红色。

李景隆乐得当个甩手掌柜,每日除了带孩子,便是揣着碎银去秦淮河畔闲逛。

看画舫凌波,听歌女唱曲,活脱脱变回了当年那个流连风月的纨绔子弟。

他这般做派,并非自甘堕落,不过是演给满朝文武和朱允炆看的。

他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自己对那龙椅、那权柄,半分兴趣也无。

这日,李景隆备了两箱年礼,让福生挑着,自己一身素色常服,慢悠悠往宫里去。

他要去见朱允熥——那位曾为救他,在仁寿宫外跪到晕厥的落魄皇孙。

回京这些时日,一直被诸事缠身,眼下年关将近,再不去反倒显得刻意了。

李家当年凭着岐阳王李文忠的功勋,得了太祖亲赐的入宫令牌,能随时出入宫禁。

如今虽不比往日风光,这令牌却依旧管用,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便到了重华宫外。

宫门前的石阶泛着冷光,李景隆负手而立,望着眼前这座宫苑,眉头不觉蹙起。

飞檐斗拱虽还彰显着皇家气派,却处处透着死寂。

正门两侧的宫墙上,枯藤像老鬼的指爪,死死攀附在斑驳的墙皮上,显然已许久无人打理。

谁能想到,在这深宫角落里,竟囚着一位太祖嫡孙。

“叩门吧。”他轻叹一声,冲福生扬了扬下巴。

福生抬手叩响朱漆大门,“咚、咚、咚”的声响在空旷的宫道里荡开,显得格外清晰。

过了许久,门内才传来窸窣响动,一道门缝缓缓拉开,一颗脑袋小心翼翼地探了出来。

小太监瞧见门外的李景隆,还有地上那两只沉甸甸的箱子,先是一愣,随即眉梢染上惊喜,迟疑着问:“请问是找哪位?”

这重华宫久无人迹,他还当是敲错了门。

“这是曹国公,特来求见允熥殿下。”福生侧身指了指身后的李景隆,语气平和。

“曹国公?!”小太监眼睛一亮,连忙推开大门,撩衣跪倒在地,“奴才见过曹国公!”

“新来的?”李景隆打量着他,随口问道。

这张脸,他并不熟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