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浑水“摸鱼”(2 / 3)

加入书签

p> 更何况,朱允炆曾亲赐他临机专断之权,北境战事任何人不得掣肘,违令者便是抗旨。

就在陈瑛哑口无言之际,兵部尚书齐泰突然出列,朗声道:“陛下!微臣要参曹国公私放朱棣次子朱高煦一事,此乃敌我不分之过,其心可诛!”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锐利:“更有钦天监所观异象——紫微星旁忽有客星犯主,初现紫微垣左近,偏芒却北指,直贯玄武七宿之壁宿!”

“此象分明昭示,觊觎大宝者就在北境!”

齐泰死死盯着李景隆,一字一顿道:“放眼北境,有此能耐与野心者,除了曹国公,还能有谁?!”

终于,正主儿还是按捺不住了。

李景隆眼底寒光一闪,知道真正的硬仗,这才开始。

紧接着他忽然低低笑出声,转头看向齐泰的眼神里满是鄙夷:“难道齐尚书平日里判案断事,全凭臆测么?”

“朝廷何时沦落到要靠钦天监夜观天象来定夺政务了?”他声调陡然一提,目光扫过殿中众臣,“星宿之说本就虚无缥缈,若真要信这些离奇怪谈,那还要我等文武百官何用?!”

“难不成日后为陛下分忧,全凭钦天监一句‘天象示警’?”

“而且诸位莫要忘了,在北境的人,可不止我一个!有一个已经举起了反旗!”

听闻此言,在场朝臣一个个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而李景隆却好像刚刚才开始发难,话锋犀利,带着刺骨的寒意:“还有,齐尚书怎知朱高煦是我故意放走的?是谁告诉你的?莫非尚书大人在北境南军中,也安插了自己的眼线不成?!”

连珠炮般的质问砸得齐泰脸色涨如猪肝,一手指着李景隆,气得声音发颤:“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会私自在北境安插人手?!”

“既无眼线,那便是信口雌黄。”李景隆冷哼一声,语气里的讥诮毫不掩饰,“看来尚书方才所言,不过是自己凭空猜想罢了。若仅凭猜想就能定我的罪,那我无话可说!”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群臣暗自咋舌,谁也没料到素来不善言辞的李景隆,今日竟变得如此伶牙俐齿。

“哼,无风不起浪!”齐泰脸色铁青,怒目圆睁,“若你真无二心,为何会两次出现昭示你谋逆的天象?纵使天象有假,你放走朱高煦一事,确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陛下可以派人到北境查访,微臣就不相信几十万大军之中没有一人敢说实话!”

他这话说得的确够狠,如果能查到证据,那就坐实了李景隆的过错,如果查不到,那就是李景隆在北境只手遮天,足以瞒天过海!

一石二鸟!

“若放走朱高煦便是有罪,那在座诸位,怕是半数都该关进刑部大牢了。”李景隆撇嘴冷笑,神色依旧泰然,“别忘了,当初是谁向陛下谏言将朱棣三子放回北境的!”

此言一出,大殿内再次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想当初,朱棣的三个儿子本被软禁在京都,朱棣上书请求让三子回归北平,方孝孺与徐辉祖都曾劝谏朱允炆,将三子扣作人质,以此牵制朱棣,助力削藩。

偏是黄子澄与齐泰力主放三人归燕,美其名曰“示以诚心”,结果放虎归山。

不久后朱棣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扬言要亲手斩了黄、齐二人!

这件事不光齐、黄二人有错,也是朱允炆的决策失败。

李景隆心里清楚,今日要想脱身,就得把这潭水彻底搅浑,让谁也洗不清。

大殿内始终一片死寂,李景隆字字诛心,群臣谁也不敢再轻易开口,生怕引火烧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