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军阀混战(3 / 9)
问凶手何人。
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朱全忠乃立太子李柷即皇帝位,是为昭宣帝,仍袭天佑年号。
天佑二年二月二十日,葬昭宗于和陵。
其后朱全忠在九曲池畔缢死德王李裕等昭宗诸子九王,抛尸池中,又在积善宫弑昭宗皇后何氏。
天佑四年,西元九零七年。
朱全忠逼令李柷禅位,自改名朱晃,建立后梁,改元开平,结束李唐天下。
大唐朝自高祖李渊灭隋称帝,至昭宣帝禅位于梁,除武则天及殇帝之外共传二十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
后梁开平二年,朱晃又毒死唐昭宣帝。
昭宗诸子,除有一位幼子流落在外,下落不明,余者至此全部遇害。
镜头闪回,补叙失踪小皇子。
昭宗天佑元年,朱温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时,何太后已身怀六甲,将近临产。
二月车驾驻陛陕州,因东都洛阳宫殿尚未建成,于是暂且滞留于此,权以馆驿作为行宫。
三月朔日,何皇后临产,幼子呱呱落地,取名李昌翼。
唐昭宗虽喜悦得子,但又为其命运愁眉不展,寝食不宁。
皇子满月之时,洛阳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派遣部将冠彦卿前来催促驾。
昭宗知道此去不能逃脱朱全忠虎口,就与何皇后暗中商量,将皇子托付心腹宫廷近侍胡三,嘱其将幼子抚养成人。
胡三趁乱夤夜走脱,辗转潜回原籍婺源考川。
皇幼子就此隐姓埋名,因胡三之姓,取名为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胡昌翼二十二岁时,以《易经》登“明经科”
第二名进士。
胡三此时已经老迈,临死之时,见胡昌翼已经长大成人,并考得功名,便将其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出示当初从宫中所带出御衣、宝玩。
胡昌翼见到诸般物证,不由失声痛哭,如梦初醒。
然而此时已到宋代,胡昌翼以为不能屈节,侍奉他国君主,于是无意仕途,隐居乡中,开设明经书院,创皖派明经理学,遂为一代大儒。
曾作《遣兴诗》云:投簪搁笔厌文场,拂袖归来创小堂。
但向闲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
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
倘若异时成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诗中刻画怡然自得隐居生活,散出阵阵田园气息,同时亦兴亡之慨。
历史真相:胡昌翼在考川怡然自得生活,活到九十六岁高龄,冷眼旁观五代十国结束,又经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西元九九九年,亦即真宗咸平二年十月三日,方才逝世。
其在学术上极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着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
因倡明经学,为后世儒宗,人称皆称“明经公”
而不名,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
,历代不绝。
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之后,而冒胡姓,故又称“李改胡”
或“假胡”
。
于是“明经胡氏”
一族皆尊胡昌翼为始祖,其养父胡三则被奉为义祖。
胡昌翼知恩图报,遗训儿孙:“李改胡代代相传,决不复宗。”
此段闲文本是出自民间野史,但因其能自圆其说,且因为终结残唐史事缘故,便于此留作茶余可也。
镜头闪回,按下朱晃篡唐建梁,复说晋王李克用。
乾宁元年三月,李克用车裂李存孝,同年冬攻打幽州。
当时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已死,其弟李匡俦篡夺兄位。
李匡俦弃城出逃,被李克用追至景城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