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军阀混战(1 / 9)

加入书签

父子反目,非同陌路。

李克用见掘堑立垒不成,甚以为忧。

牙将袁奉韬献计:如此如彼,则必成功。

李克用依计,遂派人偷进邢州,对李存孝说道:君侯平生所惧者,惟有晋王,余者碌碌之辈,皆非君侯之敌手也。

今晋王亲赴前敌,是欲待沟堑筑成,留兵围城,自己退去也。

君侯何不令其筑好沟堑自去,徒屡次相攻,羁留晋王于此耶?

李存孝被来使一番鬼话所惑,于是任由晋军筑成沟堑。

李克用于是在城外深沟高垒,李存孝坐困孤城,看看粮尽。

又到来春,乃是乾宁元年三月。

李存孝登上城楼,哭对城下李克用道:儿蒙义父大恩,位至将相,难道愿弃父子情重,而投仇敌哉?此皆李存信诬陷故耳。

儿望生见父王一面,表明心迹,虽死无怨。

李克用闻言甚为感伤,许其来见。

李存孝遂出城至营,磕头请罪,放声大哭。

李克用本已回心转意,见其只是叩送痛哭,竟无辞解释,不由复又转怒:非是我提拔,你一个放羊奴才,何至能有今日衣锦腰紫?今穷途末路,尚有何话说?

李存孝哭泣不止,勉强辩解:儿于晋有功而无过,之所以至此,是李存信谗害之故!

李克用呵斥道:依你此说,是谓我听信谗言,图害你耶!

则你这些年来所写给朱全忠、王熔书信,大肆毁谤于我,亦是李存信逼你所为乎?

李存孝从不识字,与朱全忠等书信往来,皆是行军主薄起草,内中说些甚么言语,如何记得?故此听了义父此问,茫然不知所对。

李克用愈怒,于是命将其押回太原,令军政司诸官议罪。

数日之后,军政司复奏,谋反大罪坐实,应处以车裂极刑。

李克用大为不忍,闻奏四顾帐下,希望诸将为存孝求情,就此顺势免罪。

不料满营诸将皆妒存孝功高盖世,武功天下无敌,于是缄口不言,并无一个为其求情。

李克用长叹,只得下令依律车裂存孝,并为此深恨诸将,尤其厌恶李存信。

李存孝既伏法受死,李克用心痛惋惜,十多天不理政事。

其后晋军兵势转弱,而朱全忠渔翁得利,逐渐势强。

河东之役朝廷联军大败,天子就此更无威势,便成摆设。

唐昭宗不由大为懊恼,恨自己当初不听良宰之言,复又伤心朝廷禁军损失殆尽。

为平息李克用之怒,昭宗只得再次罢免一批当初赞成出兵官员了事。

昭宗由此沦为诸侯随意侮辱对象,尤其李茂贞已封陇西郡王,此时更有不臣之心。

西元八九五年,唐昭宗乾宁二年。

李茂贞指使宦官杀死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

昭宗被迫逃往河东,寻求李克用庇护。

不料走到半路,被华州刺史韩建追上,恐吓昭宗道:陛下车驾若是渡河,臣恐无复还期矣。

遂挟持昭宗,于乾宁三年七月抵达华州,直将堂堂一国之君幽禁,将近三年。

期间皇室宗亲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沂王李禋,彭王李惕,丹王李允,及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人被杀。

乾宁五年。

朱全忠趁势坐大,占据东都洛阳,拥有关东及河南诸州之地。

李茂贞不由大慌,遂复与韩建、李克用建立联盟,奉昭宗回到长安,宣布改元光化。

皇帝车驾回到长安,宦官与宰官间旧有矛盾复。

中尉刘季述率一众宦官垂死挣扎,暗中策划废黜昭宗,拥立太子。

西元九百年,光化三年,冬十一月。

宦官动宫变,将昭宗关在少阳院,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