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钱镠封王(2 / 9)

加入书签

/p>

朱温诬我造反,纯属冤枉!

围观百姓闻其如此辩解,无不捧腹大笑。

由此蔡州平定,昭宗诏令朱温加封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进为东平王。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复说东南。

中和二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代替高骈军政兼职。

高骈听到王铎加封都统,捋起袖子破口大骂,并上书为自己辩解: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也。

朝廷下诏予以驳斥,并罢免高骈盐铁转运使之职,只加授侍中虚衔。

高骈于是割据扬州八年,不奉唐朝,自中兴名臣转为叛臣。

晚年且又昏庸无为,又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

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

光启三年,黄巢降将毕师铎复反,召另宣州观察使秦彦为助,出屯高邮,攻打扬州。

吕用之大慌,急召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来救。

然而杨行密还未抵达,扬州已经城陷,高骈被毕师铎所囚。

九月初四日,高骈与其子侄皆被秦彦、毕师铎所杀。

杨行密闻讯,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举哀出征,十月攻破扬州,杀秦、毕二人。

镜头闪回,叙述杨行密来历。

字幕:杨行密,原名杨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人。

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因平黄巢之功官拜庐州刺史,归属淮南节度使高骈节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骈爱其忠勇,十分宠信重用,因说“愍”

字为离乱受难之意,用于名字不详,遂为其改名杨行密,待如己子。

杨行密出身贫寒,父为农夫,而且早丧。

然而杨行密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能手举百斤重物,一日可走三百余里。

僖宗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反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叛军失败被捕。

刺史郑棨因其相貌奇特,以为必是英雄,遂予以释放,募为州兵。

杨行密其后奉命戍守朔方,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

当地军吏厌其叛贼出身,不予留用,要他再次出戍。

临行之前,军吏问其所需。

杨行密大声说道:我无所需,只要取你项上人头!

于是拔刀出鞘,当即斩下军吏级,携带而出,趁此纠合同伙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

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

中和三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为恩师高骈报仇,杀毕师铎、秦彦二人,兵入扬州。

闪回结束。

杨行密见扬州城中仓库空虚,便欲弃之,逢孙儒攻破高邮,恐惧未行。

门客袁袭进言:今有海陵镇使高霸,亦是高骈旧将,将军何不迎入扬州,共抗孙儒?

杨行密恍然大悟,便以高骈所遗军令召调高霸,使其率兵进入广陵。

高霸见是故主大令,引兵到至广陵。

杨行密心下略定,便欲命其去守天长,以卫扬州。

袁袭摇头,复又献策:将军诱使高霸而来,其早晚必知,知其内情则必怀二心,焉能复为将军所用哉?况若将军能胜孙儒,则不必召高霸至;如若不胜,天长岂归将军所有?依在下之计,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为将军所用。

杨行密信以为然,于是前往广陵,以犒赏军卒为名擒杀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其后不久,孙儒亦吞并秦彦、毕师铎兵马,举众攻打扬州。

杨行密见众寡难敌,欲逃海陵。

袁袭谏道:海陵难守,不如庐州城池完好,粮草充实,且乃将军所封故地,可先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