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霁云射塔(6 / 9)

加入书签

军械丢弃如山,燕军因致大富,足支数年之用。

至德二年,鲁炅召集散军守卫南阳,复遭叛军围困。

潼关失守,哥舒翰奉安禄山之命寄书召降,鲁炅不从。

燕将武令珣来攻,数月不克。

武令珣其后死于军中,田承嗣接任,继续进攻南阳。

唐颍川太守来瑱、襄阳太守魏仲犀闻知南阳势危,遂合军一处,前来援助鲁炅。

魏仲犀遣胞弟魏孟驯为将,奈何其弟无能,率兵刚到明府桥时,望见叛军旗帜便逃,致令部众未曾交兵,便已大败,救援南阳之举化为泡影。

此时南阳城与睢阳极其类似,城内粮食早被吃光,乃至煮弓箭牛皮筋角为食。

致令斗米五万钱,一只老鼠也可卖到四百文,军民饿死无数。

唐肃宗李亨派宣慰使曹日升前来劳军,提升鲁炅为特进、太仆卿。

但道路为叛军阻绝,天使不能进城。

适逢颜真卿从河北来到襄阳,力劝襄阳太守魏仲犀派精骑十名,护送曹日升进城,传达天子命令,城内由此而军心渐稳。

曹日升复率千名士兵运粮进城,使军民得食,鲁炅又能坚守百日。

南阳遭围一年,日夜作战,军队以死人为食,终无救兵到来。

五月十五日夜,鲁炅率领数千士兵由宛城南门突围而出,向南逃往襄阳。

燕将田承嗣尾随追击,鲁炅拼死战斗,杀死叛军数千,终将田承嗣杀退,南保襄阳,拒住汉襄要隘。

叛军欲南下扰乱江汉,幸亏鲁炅当住要道,江南方得以保全。

朝廷遣使下达诏命,升任鲁炅为御史大夫,襄邓等十州节度使。

至是年十月,长安、洛阳两京收复,叛军逃往河北,襄阳之围始解。

便说广平王李豫及副帅郭子仪,自收复长安之后,率领唐军攻克陕郡,一路直逼东都,如汤泼雪,势如破竹。

安庆绪大惧,只得弃了洛阳,败逃退往河北。

燕将李归仁则率燕军精锐及胡兵数万,溃归范阳。

郭子仪遂收复洛阳,并遣军攻占河内等地,李光弼率军自太原东进,攻占漳河之北重镇滏阳,先断绝燕军北归范阳之路。

燕国丞相严庄眼见不敌唐军之锐,遂拿出见风使舵绝技,率叛军余部向唐军投降。

肃宗仍为重用,任命其为司农卿。

陈留军民亦响应唐军,杀燕将尹子奇归附王师,亦算为张巡及许远两位英雄报仇。

鲁炅与张镐、来瑱、吴王李祗、李嗣业、李奂攻打河南、河东道,旬月之内收复两州,只有叛将能元皓占据北海,高秀岩占据大同,急未克复。

朝廷诏命鲁炅为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京兆尹,封岐国公,食邑两百户。

张镐奉大帅郭子仪之命,继又率兵北上,以与李光弼呼应。

肃宗闻报官军节节胜利,不由大喜,于是放松军事调度,转而忙于筹办迎归太上皇还都之事,未及调遣各路军马,追击清扫燕军残部。

字幕:可惜!

其后史思明之乱复起,皆因此时不追穷寇之误。

安庆绪逃奔河北,途中检点人马,见步兵不满三千,骑兵才三四百,不由大是丧气,心中凄凉。

向东自原阳北渡黄河,一口气逃到新乡,这才停住脚步,暂歇车马。

便于此时闻报,丞相严庄已经降唐。

诸将心思不由大为动摇,各怀离散之志。

阿史那承庆、李立节、安守忠、李归仁等部,分别逃散至恒郡、赵郡一带。

只有范阳旧将张通儒、崔乾佑等两三人,时常前来参拜。

北至卫州,已无大将前来拜见护驾;再等到汤阴,连随从军马也已逃走半数有余。

安庆绪知道人心已变,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