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渔阳鼙鼓(2 / 9)

加入书签

p>

景云三年,西元七一二年。

李旦不顾太平公主反对,毅然将帝位让给李隆基,改元先天。

太平公主大怒,遂与心腹重臣合谋,勾结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薛稷、李晋、李猷、贾膺福、唐晙、常元楷、李慈、李钦、胡僧惠范等,准备以御林军、南衙兵合力起兵夺权,并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中下毒。

李隆基闻之,与王琚、张说、崔日用商议,召集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内兄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将军李守德等,商定率先行动。

次年春,太子与公主武力相向。

李隆基命王毛仲率家兵三百余骑,自己亲率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等亲信十余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太平公主亲信贾膺福及李猷,杀宰相岑羲、萧至忠,逼令尚书右仆射窦怀贞自裁。

太平公主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终被赐死家中。

李隆基终掌大权,得以亲政。

父亲睿宗遂以帝位让与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

李隆基于是正式即位,是为唐玄宗。

改年号为开元,表明励精图治,再创伟业决心。

唐玄宗天纵聪颖,且具宏图大志,又掌鬼谷门安邦治国奇策,于是选贤任能,终缔造千年难遇之“开元盛世”

李隆基所选任贤能之士甚多,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者,便有贤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其余文武济济,更不足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字幕:张说,字道济,洛阳人,科举时策论天下第一。

张说就任宰相重职,裁减二十万边防军,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又改革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中书省权力。

在张说辅佐下,开元盛世展到极致。

开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普天同庆。

其后又换了几任宰相,到岭南张九龄为相时,皆以品德才干任官,公正选才,量才使用。

只因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至此天下大才,皆入朝班。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盛世之后,免不得渐渐暴露本性,开始自我满足,沉溺于享乐。

先是放弃励精图治,继而抛却节俭之风。

贤相张九龄等人先后罢官,佞臣李林甫爬上相位。

至开元二十五年,西元七三七年。

李隆基听信宠妃武惠妃谗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亲生之子先后废杀,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

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不顾人伦及朝臣物议,又强夺武惠妃子寿王李瑁妻杨玉环为妃,从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君王再不早朝。

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奢侈之风大盛,满朝大臣勋贵及宗室争投杨贵妃所好,巴结逢迎。

其族兄杨国忠更是平步青云,以不学无术之身做上宰相高位。

杨贵妃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余兄长也各有封赏,皆做了朝中高官。

杨国忠与李林甫朋比为奸,权势熏天,无人能比,自此大唐王朝小人日进,贤人渐远。

李隆基因耽于后宫享乐,将朝中大事皆付于杨、李二奸,故此导致朝政混乱。

便在江河日下,繁华未退之时,有位奇人通过科举,进入盛唐朝堂,拉开本书序幕。

镜头转换,沧州南皮,冀州故地。

大唐开元十八年,此地生出一个奇童,乃是曹魏太尉贾诩嫡传二十一世孙。

此人名唤贾耽,字敦诗,父名贾琰之,燕居不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