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集 太平公主(1 / 7)
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牛车舆梓,缓缓而行。
画外音: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被冤杀,自于襁褓之中便与母亲入宫为奴,自学成才,并以无双文采得到武则天宠用,终为祖父平反,实在是千古奇女。
李隆基是为第四十四代鬼谷掌门,而上官婉儿乃是第四十二代骊山老母记名弟子,两派之间渊源深厚,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故此李隆其乃向众人宣布已将上官婉儿斩杀,而上官婉儿即便以骊山派闷气秘术假死,自入棺梓运出京城,回至原籍,就此不知所踪。
历史真相:上官婉儿未被李隆基斩杀,有一事可以为证。
开元初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张说作序。
此集今佚,但《全唐诗》竟收上官婉儿遗诗三十二。
倘若上官婉儿果是毒害中宗祸,则李隆基岂有此举!
上官婉儿作为一代奇女,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推崇者有之,鄙视者亦有之。
而其能与千古女皇武则天共处长达二十七年,亦倍使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大批上官婉儿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控制朝纲;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却对其评价甚高。
上官婉儿一介女流,不仅成为当时文宗,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倡导一代文风,对于当时文坛繁荣,实有重要作用。
《旧唐书》作者刘昫只因不喜女子参政,仅凭道听途说而言之凿凿,将上官婉儿定为淫妇,就而打入十八层地狱,亦实为历代文人通病,不可当真。
镜头转换,复说朝廷之事。
唐隆政变成功,刘幽求因知少帝李重茂在太极殿中,于是说道:众人相约今夕共立相王为帝,既韦氏灭绝,何不早定大计!
李隆基遽止道:且慢。
命先捕索诸韦在宫中及守诸门同党,皆都斩草除根。
乱了一夜,及至天晓,皇城内外皆定,再无反抗者。
李隆基乃至太极殿,将政变经过报告父王李旦,跪请先斩后奏之罪。
相王闻报呆怔半晌,然后欠身离座,抱住儿子哭道: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只万姓,赖汝之力也。
李隆基见父王不怪,这才放心。
便在此时,太平公主及子薛崇暕亦领兵至,眼见天已大明,遂请相王敦请殇帝升殿,朝会群臣。
数声净鞭响,三通景阳催,众官到齐,各依文武品级分列两班。
李隆基先宣布韦氏朋党罪状,并说韦后、安定公主及诸韦皆已伏诛,众臣闻而大喜。
太平公主继又议于众臣,说少帝乃为韦氏所立,并非中宗先帝遗命,理应禅让于相王,众臣齐都附和。
少帝虽然年幼,倒也知趣,立即脱袍让位:此位本来便是叔父所有,要便拿去!
李旦反倒不好意思,让之再三,众臣皆都不从。
太平公主遂传少帝诏命,自请让位于相王。
李旦固辞不得,于是登御承天门,再为睿宗。
乃下诏旨,大封宗室诸王:以平王李隆基为殿中监,宋王李成器为左卫大将军,衡阳王李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巴陵王李隆范为左羽林大将军,彭城王李隆业为右羽林大将军,光禄少卿嗣道王李微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
封罢诸王,再封复辟功臣:以刘幽球议功劳最巨,使任尚书右丞、户吏二部尚书、侍中,册封徐国公,赐免死铁券。
李日知、钟绍京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之子薛崇暕赐爵立节王,薛崇训为右千牛卫将军。
封罢复辟功臣,再贬当初阿附韦党勋裔外戚:降少帝李重茂复为温王,汴王李邕贬为沁州刺史,左散骑常侍、驸马都尉杨慎交贬为巴州刺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