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诸王反武(4 / 7)

加入书签

天罡虽无明确记载,亦谅必早已不在人世。

故而此说显为托名伪作,纯属杜撰之辞。

韦待价因督造乾陵大功,遂于垂拱元年入朝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三品。

由是便于此间结识皇子李隆基,渐渐过从甚密。

韦待价因见楚王胸怀大志,异于宗室亲王诸人;又自觉去日无多,遂展开鬼谷门掌门谱系视之,方知李隆基正在谱中,便是第四十四代掌门。

于是大喜,便暗将定唐令及鬼谷秘籍授之,并委以恢复李唐社稷重任。

同年十月,武则天任命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再次率军抵御突厥。

大将军威势赫赫,大军到处自是战无不胜。

垂拱二年,韦待价凯旋回朝,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永昌元年,韦待价再次上疏朝廷,自谓不愿在京师尸位素餐,请求率军出征异域。

武则天大为褒奖,遂任命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三十六路总管征讨吐蕃。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是年七月,金风送爽,韦待价在寅识迦河(今新疆伊宁西南)与吐蕃交战。

当时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又逢入冬后遭遇大雪,粮草供给不足,唐军死伤惨重,结果先胜后败。

韦待价无奈,只得率军退回,屯于高昌。

武则天闻报大怒,下令处斩阎温古,将韦待价除名为民,流放绣州(今广西桂平南)。

其后不久,韦待价便在绣州去世。

便在韦待价西征吐蕃之间,垂拱四年,春正月甲子。

武则天命于神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之仪。

又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命有司议崇先庙室数。

司礼博士周悰请为七室,减李唐太庙为五室。

春官侍郎贾大隐奏道:若依周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也。

今周悰别引浮议,广异述文,直崇临朝权仪,不依国家常度。

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

太后闻此乃止,复兴建立明堂之议。

自太宗、高宗之世,屡欲建立明堂,因诸儒议其制度不决而止。

及太后称制,独与北门学士议其制,不问诸儒。

诸儒以为明堂当在国阳丙己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

太后以为距皇宫太远,最终命毁乾元殿,在其原址以作明堂。

于是便以薛怀义为之监造明堂大使,征役数万人众。

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

高二百九十尺,四周各宽三百尺,共三层。

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以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有丈高铁凤,饰以黄金。

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

下有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为万象神宫。

明堂之北又修天堂,以贮大佛雕像;天堂高五级,至三级便可俯视明堂。

明堂及天堂建成之后,又改河南县为合宫县。

有侍御史奏议明堂装饰太过,太后不听。

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乃故宰相郝处俊之孙。

因参与议论明堂之事,武则天闻而大怒,便唆使武氏家奴诬告郝象贤谋反,复命酷吏周兴推鞫,定以族诛之罪。

监察御史任玄殖表奏,郝象贤实无反状。

太后愈怒,命将任玄殖免官。

郝象贤临刑之际,当众大骂武则天,揭露宫中隐恶;并夺市人木柴,殴击行刑者。

太后下令支解其尸,毁其父祖棺坟。

自此终则天之世,法司施刑,必先以木丸塞罪人之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