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集 免胄吓敌(5 / 7)
冷笑一声,将大戟挂在得胜钩上,左手揽辔,右手缓缓将帅盔摘下,托在掌中,露出本来面目,向对阵叫道:尔突厥诸将,可有不识薛白袍者乎?
突厥军中凡百夫长以上,或三十岁以上老兵,哪个不识薛仁贵?当听到薛白袍三字,已自如雷贯耳,惶恐万分;此时见到此位老将显其庐山面目,当真是如闪电击目,相顾失色,就连阿史德元珍,也惊得呆了。
薛仁贵复戴帅盔,横戟上前,喝道:哪个不服,便上前来战!
突厥众将一阵骚乱,忽齐都下马,列拜于地,然后上马,回送便走,更不回顾。
阿史德元珍尚在犹豫,薛仁贵忽举大戟过顶,厉声喝道:众将何不上前击贼!
后面诸将闻令,因率十万唐军纵马奋击,直入战阵,箭射刀劈,尽力拼杀。
由是迭经七战,大破突厥叛军,斩万余级,捕虏二万余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史德元珍最终率其残部,远遁沙漠。
薛仁贵取得完胜,只恨不曾生擒阿史德元珍。
于是奏凯还朝,天子率众臣亲迎出城外犒师,对老将薛仁贵大加夸赞,厚加抚慰赏赐。
随征将士,亦各封赏有差。
薛仁贵至此功德圆满,光照千秋,便于次年在家中安然去世,终年七十岁整。
高宗大为悲悯哀悼,册赠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护灵柩返乡安葬。
历史真相:据《新唐书》记载,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是为蜀汉蜀郡太守薛永之后。
薛永之子名为薛齐,因蜀亡于晋,随后主刘禅入关中投降,因而迁至河东汾阴,就此定居。
薛齐长子名曰薛懿,生有三子,便将河东薛氏分为三房;次子薛雕,号为“南祖”
。
薛雕四世孙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亦是当世有名战神。
薛安都六世孙即为薛仁贵,历历可考,不容置疑。
薛仁贵有子五人,长子薛讷,次子薛慎惑,三子薛楚卿,四子薛楚珍,五子薛楚玉。
至若《说唐》所云,子名薛丁山,女名薛金莲之谓,纯属子虚乌有。
薛仁贵既死,吐蕃军与唐师又激战经年,唐军受挫,吐蕃乘势入寇河源军。
当时河源守将乃是司马娄师德,字宗仁,乃是郑州原武县人氏。
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初任江都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
唐高宗仪凤三年,李敬玄征讨吐蕃,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
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赤红抹额前往应募。
唐高宗大喜,拜为朝散大夫,命其随军出征。
李敬玄战败返回鄯州,娄师德奉命在后收集逃散将士,军队重又振作,因此立功。
高宗又命娄师德出使吐蕃,吐蕃敬畏诚服,从此之后数年不敢犯边。
娄师德被改任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兼管屯田事务。
因见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奋师出迎,激战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吐蕃败退,西部遂告平定。
天子闻报大悦,以娄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
数师德再三辞谢,高宗亲加抚慰:卿有文武材干,颇称其职,幸勿辞也!
永淳元年,有两位名人去世,一为窥基法师,一为药王门掌门孙思邈。
字幕:窥基法师俗姓尉迟,字洪道,乃京兆长安人。
窥基父名尉迟宗,官拜左金吾卫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公。
洪道因在其着述中常署名窥基或大乘基,故后人遂称之为窥基法师。
少习儒经,善写文章,容止不俗。
玄奘见而意中,亲度其为弟子,又奉敕选入大慈恩寺常驻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