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 崇俨炫术(5 / 7)

加入书签

阃外之任!

李左车、陈汤、吕蒙、孟观,皆出贫贱而立殊功,未闻其家代为将也。

夫赏罚者,军国之切务,苟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以致理。

议者皆云: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

盖由小才之吏不知大体,徒惜勋庸,恐虚仓库。

不知士不用命,所损几何!

黔虽微,不可欺罔。

岂得悬不信之令,设虚赏之科,而望其立功乎!

自苏定方征辽东,李积破平壤,赏绝不行,勋仍淹滞,不闻斩一台郎,戮一令史,以谢勋人。

大非川之败,薛仁贵、郭待封等不即重诛;向使早诛仁贵等,则自馀诸将岂敢失利于后哉!

臣恐叶蕃之平,非旦夕可冀也。

又出师之要,全资马力。

臣请开畜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马;若官军大举,委州县长吏以官钱增价市之,则皆为官有。

彼胡虏恃马力以为强,若听人间市而畜之,乃是损彼之强,更为中国之利也。

天子观览其书,深以为善,乃于轮台召见,即令听直于中书省,着食以内府供奉。

是年冬十月丙午,徐州刺史密贞王李元晓薨逝;十一月壬子,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辞世。

当年四月,大赦天下,诏命次年改元调露。

调露元年春正月,天子驾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奉命督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十分壮丽。

上阳宫前临洛水,为长廊横亘一里,请高宗移驾居之。

侍御史狄仁杰见此,上书劾奏道:韦弘机诱导皇上为奢泰,是与许敬宗擅改国史曲阿先帝同罪也。

韦弘机无可辩驳,因此坐罪免官。

当时又有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天子恩宠用事,朝廷上下皆都畏之。

狄仁杰凛然无惧,又上书劾奏其奸,请付法司勘问。

法司勘问属实,回奏罪状,高宗欲下特诏宽宥庇护。

狄仁杰遂于朝堂奏道:国家虽乏英才,岂少王本立等奸佞之辈!

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王本立,则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之臣将来之诫!

群臣闻罢皆惊。

天子哑口无言,只得诏将王本立罢废本官,贬为胜州都督。

由是朝廷肃然,皆知狄仁杰虽然来头不大,但却胆略惊人,轻易得罪不得。

调露元年正月,右仆射、太子宾客道恭公戴至德薨逝,朝中又少一位耿直宰相。

二月壬戌,吐蕃赞普病卒,长子器弩悉弄即立,年仅八岁。

当赞普临终之际,器弩悉弄正与其舅麴萨若前往羊同(今西藏革吉)兵;其弟六岁,在论钦陵军中。

吐蕃国人畏惧钦陵之强,欲立弟为赞普,钦陵以为不可,便与麴萨若共立器弩悉弄为主,军政大事仍皆委付于论钦陵。

唐高宗闻报吐蕃赞普已死,即惊且喜,便诏命吏部侍郎裴行俭为西域安抚使,乘间经略吐谷浑故地。

裴行俭谏道:吐蕃赞普虽死,其二子皆都年幼,但既以论钦陵为政,又大臣之间辑睦,未有间隙,此时切切不可图也。

高宗闻其所言有理,由是废然长叹而止。

直至十月六日,文成公主遣吐蕃大臣论塞调傍前来长安告丧,并请再次和亲,高宗才遣郎将宋令文为使,前往吐蕃参加赞普葬礼。

夏四月辛酉,升郝处俊为侍中,后迁太子少保,以代张文瓘职位。

便在此时,京师中生明崇俨案,竟然牵连到太子李贤,从而引朝廷动荡。

字幕:明崇俨本名明敬,字崇俨,洛州偃师人,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豫州刺史明恪之子。

明崇俨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