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平灭高丽(7 / 8)

加入书签

弟,便即倾心内附,又为我乡导,彼高丽国中情伪虚实,靡不知之。

且以陛下明圣,国家富强,将士尽力,以乘高丽之乱,故而其势必克。

又高丽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其亡已定,皆陛下洪福也。

天子问道:从征辽东诸将,卿谓孰贤?

贾言忠答道: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

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三军总戎李积。

天子连连称善,深然其言。

当时诸军兵士多有逃亡,天子敕令皆须限期自,逾期及再逃者必斩,妻子籍没。

太子李弘谏奏:儿臣以为逃亡兵士,各具其由,不得已也。

或因病落伍,或樵采时为高丽所掠,或因渡海漂没,或战中受伤,军法严厉,同队恐牵连获罪,因此而逃。

逃亡兵士之妻一律没官,情实可哀,请开天恩,予以敕免。

高宗览奏赞许,便依太子之请。

总章元年,同东西台三品宰相杨弘武病卒。

杨弘武乃是隋朝尚书令杨素弟杨岳之子,武德初年降唐,被唐高祖拜为左千牛备身,高宗永徽年中任吏部郎中,后任太子中舍人。

乾封元年高宗封禅,杨弘武自荆州司马擢拜司戎少常伯,奉旨补授吏部五品以上官员,由此大权在握。

高宗有次召对,责其授官多非其才。

杨弘武却回奏道:臣妻刚悍,此皆妻子所嘱托,是以不敢违抗。

高宗听出此言是讥刺自己专门听从武后之言,闻而无语以对。

寻迁西台侍郎,乾封二年又授同东西台三品,就此入阁拜相。

杨弘武为政以清简见称,遗有二子,长名元亨、次名元禧。

十月二十九日,华严宗二祖释智俨圆寂,寿止六十七岁。

智俨俗姓赵,天水人氏。

十二岁从沙门法顺禅师入至相寺,跟从梵僧学习梵文;两年后落出家,从法常、僧辩学《摄大乘论》;二十岁受具足戒,遍听四分、迦延、毗昙、成实、十地、地持、涅盘等诸经论,又从名僧静琳广学徵心。

因以佛教经典派别繁多,难以遍学,乃于经藏前立誓,信手取之,得《华严经》第一卷,遂专攻华严。

二十七岁时着《华严经搜玄记》,其后撰经论义疏共二十余部,建立十玄缘起新说,华严宗至此教相、观行粗备。

门下弟子法藏后被称为华严三祖,乃华严宗实际创立者也。

同年冬十月,有中天竺乌茶国婆罗门卢迦逸多来至长安,自称能合成长生不死之药。

唐高宗信之,封其为怀化大将军,命合不死之药进献,将欲饵之。

东台侍郎郝处俊上表谏道:人生修短有命,非丹药可延其寿。

近视贞观之末,先帝太宗曾服那罗迩娑婆寐之药,竟至无效;大渐之际,名医不知所为,议者皆都归罪娑婆寐,将加显戮,先帝恐取笑于戎狄而止,因此释其归国。

其后又来我大唐,被陛下斥退,自己不能长生,反而因困窘而死于长安。

前鉴不远,今何又犯?愿陛下深察。

高宗览奏大悟,由此乃止。

时至年终,李积率东征得胜之师将至京都。

高宗大喜,命先以高丽王高藏等人献于昭陵,然后盛具军容,高奏凯歌,还入京师,献于太庙。

十二月丁巳,受俘于含元殿。

以高藏政非己出,全都受制于莫离支盖苏文父子,特旨赦免其罪,封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之职。

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

泉男建自立为莫支离,挟高丽王抵抗天朝大军,论罪流放黔州;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