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平灭高丽(5 / 8)
p>
永徽元年松赞干布薨逝,幼孙继位,国事皆都委付禄东赞。
史说禄东赞虽不识字,然而有勇有谋,用兵大有节制;先吞并诸羌,继而攻破吐谷浑,多为其一手谋划。
对内亦治国有方,规定赋税、制定法律,区分桂、庸等级,清查户籍,推动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展,吐蕃倚之而成西南强国。
禄东赞自攻灭吐谷浑之后,便长驻于此,以镇北疆。
其有子五人:长子赞悉若早死,其余四子分别名为钦陵、赞婆、悉多干、勃论。
禄东赞死后,钦陵四兄弟分掌吐蕃国政,从此时常入侵唐境,西南岁有边衅,不得消停。
与此同年,因琼州(今海南岛定安以北)都督李孝逸对当地抚双失当,黎民因而起事造反,反抗唐朝统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字幕:李孝逸,宗室大臣,太祖李虎曾孙,淮安王李神通之子。
李孝逸自幼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
唐高宗时,历任给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琼州都督。
琼州黎民既反,李孝逸不能平定,只得泛海北归大陆,由此遂使唐朝失据琼州。
百余年后,至德宗贞元五年,唐廷方始收复此地。
亦在乾封二年,苏定方病卒,终年七十六岁。
苏定方去世,高宗闻讯,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应即褒封。
卿等不说,致使功臣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
今西部栋梁摧折,不禁令朕哀伤悲叹。
诏命叙其平生战功,总得六项。
其一讨剧贼,其二击突厥,其三御吐蕃,其四拓西域,其五灭百济,其六征高丽。
列李靖、李积之后,位居开国第三功臣。
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曰庄。
历史疑案及真相:据朝鲜半岛民间传说,韩国学者李道学亦曾撰文认为,苏定方在平定百济之后,因图谋乘胜吞并新罗,结果被新罗大将金庾信设计毒杀,并埋葬异域他乡。
中国学者拜根兴则认为此是无稽之谈,因提出苏氏灭除百济后振旅还朝,复奉命为安集大使,只因吐蕃前线自然环境恶劣,苏定方年老体弱,由此病死军中。
而且据其分析,认为苏定方应生于开皇二十年,死时享年六十七岁,并非七十六岁。
除后世史家所共知战功,苏定方更有战胜吐蕃乌海之役,虽不见于汉文史籍,却在藏文史书中现。
据近年来甘肃教育出版社所出版《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里面有此一条关于苏定方与吐蕃乌海之战记载: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
达延全名为达延莽布支,是吐蕃大相,执掌全国兵权,与吐谷浑及唐军多次作战,甚为勇猛。
但美籍华裔学者张琨提出质疑。
以为准确译文应为:自达延战死之后,阿柴人口从八万余锐减到一千。
阿柴者,是吐蕃人对吐谷浑人之蔑称也。
苏定方在乌海之战结束后东征百济,数年后重返西北前线。
当时其副手乃是唐太宗时期突厥族名将阿史那忠,时任青海道大总管,亦可证苏定方死于新罗乃是杜撰。
彼时这些贞观年间老臣,已不复再是当年策马持槊、一战灭国雄姿,但依旧将最后生命奉献给西北边疆。
苏定方最后病逝于边陲,正应“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
诗句。
民间演绎:苏定方作为千古功臣良将,在所世小说、野史及民间评书话本之中,却渐渐严重失其本来面目,且被描写成与一贯与朝廷作对之大反派,与当朝江夏王李道宗,及其后北宋开国名将潘仁美一般,成为千古冤假错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