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定都聊城(3 / 4)

加入书签

东都城下,斩杀四千余级,段达只带六千人退入城中。

李世民遂在东都城外设置新安、宜阳二郡;使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率部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率部镇守新安。

自引卫队向西追上李建成,振旅还归长安。

唐王闻听建成所奏,不由叹道:越王不受我援助,反将我当作仇敌,此必是东都城中,谄臣当道。

天将灭隋,其能谁何!

李世民趁机道:此是天授大隋江山与父王,不取反受其咎。

李渊看了次子一眼,意味深长,自此便有推倒恭帝杨侑,自为天子之意。

西秦王薛举闻说唐王兵往救东都,便与谋士郝瑗商议,欲趁长安空虚,兵攻之。

郝瑗献计:为保万全,大王宜与梁师都联手,并请突厥连兵共进,以取长安。

薛举采纳其议,遂分遣使者,往通梁师都及突厥莫贺咄设可汗。

莫贺咄设乃启民可汗之子,名曰咄苾,建牙帐于五原之北,闻薛举使者之请,当即许之。

探马获此讯息,报至长安。

唐王李渊大惊,遂遣都水监宇文歆为使前往五原,赍重金贿赂莫贺咄设可汗,且向其陈说利害,止其出兵相助薛举。

莫贺咄设可汗为其说动,又看在金银重宝面上,便应其绝不出兵。

宇文歆趁热打铁,又劝说莫贺咄设可汗,宜遣五原通守张长逊入朝,更以五原之地归还中国,莫贺咄设一并从之。

张长逊当初因避中原大乱,举郡归附突厥,莫贺咄设可汗命其为割利特勒。

此时既奉可汗之命,得以还归中国,自是欣然听众。

由是便遣使随同宇文歆还归长安,举武都、宕渠、五原等郡降唐。

唐王李渊大喜,即以张长逊为五原太守。

事至于此,薛举联合突厥攻唐之计遂败。

复说此时洛阳城内,越王杨侗号令不出东都四门,吏民再无固守之志。

朝议郎段世弘等本来谋应西师入城,将东都就此献于李氏父子,及闻长安兵马已还,便遣人复招魏公李密,约以己亥夜开城纳之。

未料信使尚未出城,便被巡哨觉,搜出密书,呈献越王。

杨侗大怒,乃命王世充出兵,讨诛段世弘等人。

李密本来已经兵,闻说城中叛乱已定,乃引军复还洛口。

因分兵据守巩洛各处要道,以防备宇文化及西去关中,与唐王李渊合兵。

宇文化及闻说西去通道断绝,知道魏县乃四战之地,不可久居,遂引兵复向东郡,来至东郡治所聊城。

东郡通守王轨以城降之,宇文化及便以聊城为都。

便在此时,炀帝被弑凶信传至长安。

唐王闻而召集群臣,聚哭于朝廷,悲恸逾恒,群臣劝不能止。

李渊泣道:吾身为隋臣,北面事之,天子虽然失道,为臣子者既不能救,敢忘君主之哀乎!

可恨宇文化及弑君自立,我必要杀之。

但其现在聊城,中有东都洛阳为阻,奈何!

便在此时,有人来报:魏公李密旧将王君廓率众来降。

李渊大喜道:得此人来投,我自太行山向东,更无阻碍矣。

于是率众迎出,待以上宾之礼,复奏请恭帝,拜王君廓为上柱国,假河内太守。

镜头闪回,叙述王君廓来历。

字幕:王君廓,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县)人,出身寒民。

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

年少时浪荡于街市,见有鬻售缯布者,便以捕鱼所用笱篓扣囊其头。

卖布者久挣不脱,待人相助摘下笱篓,见摊上缯布全部丢失,而未知抢缯者为谁,亦无法告官,只得呼天抢地,自认倒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