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东征高丽(4 / 4)
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
其父徐盖乐善好施,救济贫苦,不管关系亲疏。
当山东大乱之时,徐世勣只有十七岁,因劝说翟让:我等占据瓦岗,皆乃乡里乡亲,不宜侵扰。
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于彼处劫掠官私钱物,岂不方便。
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财物。
不久兵威大振,聚有徒众万余人。
是时山东群雄并起,告急文书如同雪片报至京城。
隋炀帝尚且不以为意,又派裴矩与处罗可汗之母向氏到玉门关晋昌城,劝说处罗入朝。
处罗既奉母命,到涿郡临朔宫朝见。
炀帝待以殊礼,设宴款待,将其部众分置于会宁(今陕西靖边)、楼烦(今山西雁门关北)。
处罗自带五百骑,常从炀帝巡游。
杨广复赐其号为曷婆那可汗,赏赐甚厚,又以信义公主许配为妻。
西突厥迭经内争,力量大大削弱,已经不能与隋朝抗衡,或为患边境。
长孙晟当初所献“尾猜嫌,腹心离阻”
战略目的,就此达成。
大业八年正月,炀帝下诏誓师,水陆并,进攻高丽。
陆路又分左右两路各十二军,共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号称二百万,馈运者倍之。
炀帝亲授节度,下达诏命:左十二军分别兵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诸道;右十二军分别兵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诸道,然后合兵进击平壤。
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百人为队,十队为团;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
辎重散兵,亦为四团。
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共四十日完,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纵亘九百六十里。
御营复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随后出,横亘八十余里。
水路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总帅,出东莱浮海前进,船舰相接数百里。
出师之盛,可谓空前。
暮春三月,造浮桥以渡辽水。
高丽王率师来迎,隋朝诸军相继登岸,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
隋军乘胜进围辽东城,炀帝后至,诏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安抚辽左之民,免税十年,建置郡县。
开战之前,隋炀帝反复告诫诸将: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