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隋唐篇第一集(3 / 4)

加入书签

且其必以为我正与高智慧相持,无力他顾,因此不防。

移兵击之,必获大胜。

杨素深以为然,遂命舍弃高智慧军,连夜移兵向南,往攻乐安。

于是水陆并,连续三日行军,突至抚州,对乐安叛军动猛力攻击。

蔡道人果然毫无防备,一战而溃,抚州之地遂告平定。

杨素继又率军进讨,浙江及江西诸郡全被陆续平定。

恐有残匪未靖,另遣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两千,搜索山林,剿清余匪。

史万岁领命,乃复东向金华郡,经小道翻岭渡海,更入深山密林,于路攻下无数叛军所盘据溪洞,每战必胜,愈行愈远。

因转战一千余里,前后共经过七百多次战斗,一百多天毫无消息。

杨素驻兵四月不闻其讯,数十批哨探斥候皆都回报绝无影响,不由心焦如焚。

诸将皆谓:此地皆是崇山峻岭,人烟罕至之地,史万岁若非中贼埋伏,便是误入烟瘴并之所,全军覆没矣。

杨素闻言,愈加焦躁,喝道:如有再言及史将军与其部将不能还归者,杀无赦!

诸将闻言,皆都噤若寒蝉,不敢再说。

于是在此一百多日之中,杨素不能久等史万岁归来,遂又率军转向温州,经略东南沿海。

隋军继续南征,先打败叛军领沈孝彻,随后由陆路挥兵天台山,直指临海县,一路追捕溃逃叛军,前后战斗一百余次。

高智慧因缺水少食,在海岛中不能久居,果又率领部众登岸,退保闽越。

如此征战年余,隋文帝不忍杨素长期在外勤苦奔波,风餐露宿,遂遣使传令征召,命其乘坐驿站传车回朝休养。

杨素奉诏大为感激,但至京未久,复又上疏,认为叛军残余尚未肃清,恐留后患,又请出征。

文帝从之,杨素于是又乘坐传车来到会稽。

询问史万岁时,仍然未归。

当时浙江叛军领,最具实力者乃是王国庆。

因闻隋军主帅已被皇帝召回长安,便谓万事大吉;又自以为海路艰难险阻,北方人不习惯驾船航行,于是根本不加防备。

不料杨素率军突然渡海来到,王国庆惊慌失措,弃城而逃。

余党四散,大半逃入海岛,另有少半则据守溪洞不出。

杨素分派部将,水陆两路追捕。

如此又过月余,杨素料到王国庆走投无路,处境艰难。

遂秘派使节穿林入洞,持亲笔书往劝王国庆,劝其只要除掉高智慧,便可赎罪免死。

王国庆闻此大喜,又见是隋军大帅亲口允诺,遂果然设计抓获高智慧,送交隋军大营,杨素在泉州将高智慧斩,话符前言,便许其余党及王国庆投降。

高智慧既被斩,王国庆投降,江南大部分地区便被平定。

杨素平定江南,便欲班师还朝,只是始终无有史万岁消息,由此犹豫不决。

由是大宴诸将,庆贺平叛得胜,并于席间讨论史万岁之事。

诸将鉴于前番元帅暴怒,便即不敢接言,只顾埋头大嚼;杨素见此,哭笑不得。

当日席散,诸将皆出,杨素独坐帐中。

忽见火头军头风风火火报进,面带喜色,至帅案前施礼未毕,便呈上一物,说道:大帅请看,史万岁将军书信至也!

杨素又惊又喜,伸手一把抢过,却见是个竹筒,其封已启,里面露出一卷丝绢。

急忙扯出,展开看时,只见图文并茂,起一行字道:末将已尽剿山匪,今迷路不出。

无论何人得此绢书,望报杨大元帅,派兵接应!

下面却是地图,标明自己所在位置。

杨素激动欲狂,便问火头军头:此书从何得来?

火头军头:今晨我部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