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集 燕宫惊变(3 / 37)
尚书丁信是慕容盛舅表弟,年仅十五岁,上前奏道:臣谓君处皇位不骄,臣位虽高不危,乃下臣之愿也。
慕容盛笑道:丁尚书年龄不大,何出长者之言哉!
于是厚赏赐之。
只因慕容盛御下甚严,对臣下颇多性暴猜忌,丁信才如此言之。
长乐三年,慕容盛讨伐库莫奚,俘获民户财物以归。
左将军慕容国、殿中将军秦舆、段赞谋反,策划率禁军袭击慕容盛,谋而不密事,皆被慕容盛诛杀,死五百余人。
前将军思悔侯段玑与秦舆之子秦兴、段赞之子段泰等人趁人心动摇,夜间在皇宫中喧闹呼叫,欲复为其父报仇。
慕容盛听到变故,率左右亲信出战,谋叛众人皆溃败。
忽有一贼徒从暗中跃出,以手戟击中慕容盛,致其重伤。
慕容盛乘辇上前殿,斥令禁卫清理内宫叛兵,并将叔父河间公慕容熙召来,交待后事。
慕容熙尚未入宫,慕容盛伤重不治,溘然长逝,时年二十九岁,共在位三年。
群臣闻变入宫,欲迎慕容盛之弟慕容元继位。
但慕容熙因正受慕容盛之母丁太后宠爱,已被密迎入宫。
慕容熙欲将皇位让给慕容元,慕容元固辞,慕容熙乃即皇帝位。
遂诛杀段玑、秦兴、段泰等人,灭其三族,又说慕容元因有弑帝嫌疑,亦被赐死。
遂改年号为光始,改称北燕台为大单于台,设置左辅、右辅,次于尚书。
谥号先帝慕容盛昭武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兴平陵。
后燕政变不已,由此国力日下,再也无力争霸中原。
镜头转换,按下后燕,复说北魏。
魏主拓跋珪初据邺城,天行大疫,三军人马及马牛牲畜死者过半,部下皆思北归。
拓跋珪乃于邺城置行台,领军还至中山,聚诸将道:今赖祖宗之灵,天地保佑,诸将用命,文武之能,尽得燕都之地。
我若与卿等北还,则山东一旦有变,岂非前功尽弃?
群臣皆奏:陛下可调将以守,则万无一失。
魏主遂诏封东平公拓跋仪为卫王,总兵五万,镇守中山;使略阳公拓跋遵总兵四万,镇守渤海合口。
于是回兵班师,还于平城,营造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正京畿封国,制郊甸,遣使循行郡国。
又命国中百姓尽效法汉人束戴帽,违者治罪。
天兴元年二月,高车聚三十余部落谋叛。
魏主拓跋珪遣张衮率兵五万北巡,并命诸将分兵三路往袭高车。
高车兵少,惧战自溃,因此魏兵大破高车三十余部落,获七万余人口,马三十余万匹。
卫王拓跋仪亦遣别将三万骑,追高车至大漠绝北之处,又破其七部。
高车诸部大惧各散,魏军大胜,收兵而还。
画外音:高车部落是北朝人对漠北游牧部落之泛称,并非一族。
因其地泥沼难行,游牧迁徙时所制作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
南朝人称为丁零,漠北人称其为敕勒或铁勒,本部族自号狄历。
始居贝加尔湖,每趁匈奴和鲜卑衰弱之机,便入侵草原。
亦有史家谓丁零、高车、铁勒乃维吾尔族先民,鬼方是丁零人族源。
天兴四年,拓跋珪在平城修建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石池、鹿苑台。
至魏主晚年,因服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常因昔日不满而诛杀大臣。
群臣大都惶恐度日,因动辄得咎而不敢作为,以致国内偷窃猖獗。
天赐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拓跋仪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虽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未被追究,但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