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 王猛扪虱(5 / 9)

加入书签

:孤得邓羌、张蚝二人,皆万人之敌,天下不足定也。

因对张蚝异常宠厚,常令跟随左右。

自此,满营将士皆称张蚝与邓羌为“敌万人”

镜头转换,按下并州,复说江南。

秦王平定并州,早有人报至建康。

会稽王司马昱闻之,便欲上书太后,请以桓温弟桓云为豫州刺史,以防北边。

仆射王彪之谏道:今桓温居长江上游,已割天下之半,若再以其弟处于西藩,则兵权萃于桓氏一门,则非朝廷根深蒂固之宜也。

司马昱大悟,乃以谢万代之。

王羲之闻此惊讶,为此寄书劝谏桓温:谢万才通经济,若使居廊庙,固可谓后来之秀;今却以俯顺荒余,则可谓违才易务矣。

字幕:谢万,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

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扬州刺史王述女婿。

出身于陈郡谢氏,早年曾任司徒掾、抚军从事中郎、吴兴太守。

桓温因闻朝廷罢任己弟之议,正欲乐见谢万上任豫州出错,故而不答。

王羲之复又遗书谢万:以公之脾性,治戎诚难为意。

今既为戎事,愿君稍降身价,每与士卒同甘共苦,则可尽善。

谢万览书,以为讽己,怒而不纳。

王羲之跟谢安过从甚密,故对谢万极为了解,亦知其必不听己谏。

于是便问左右宾客:公等自谓谢安与谢万相比,谁稍胜之?

众宾不知何意,一时无人回答。

王羲之则自解道:若是谢安,必定与人为善,说公等比己强甚;若是谢万,会因与其相比,而与公等怒目相争矣!

谢安闻说王羲之此论,又见谢万掌领兵权,因此十分忧心,乃亲自慰问勉励谢万部下诸将,更要谢万与手下将帅多沟通谈论,休得倨傲凌下。

谢万召集众将,却无话可说,遂用手中如意指众将说道:尔等诸将,皆劲卒耳。

将帅皆以“兵、卒”

之称为忌,今见谢万以兵卒谓己,于是无不忿恨。

谢万酷喜炫耀,傲慢无礼,曾戴白纶巾,径直到扬州府衙,见岳父扬州刺史王述,直言不讳道:人谓大人痴傻,子婿固以为然。

王述为人性格沉静,年到三十岁时尚未出名,故有人认为其痴;后得王导等人赞扬,才渐渐知名,谢万故此言之。

王述听了女婿之论,毫无吃惊之状,只是缓缓说道:外间的确似有此论,究主要原因,惟因某大器晚成而已。

待女婿走后,复对家人道:谢家若无谢安,此子必败其族。

谢万既为豫州刺史,既命泰山太守诸葛攸为前督先锋,引军北进。

诸葛攸奉命,遂引军攻拔东郡,入据武阳。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复说北燕。

谢万率领晋军北来,早有哨马报至邺城。

燕王慕容儁闻之,遂命大将军慕容恪率兵五千击之。

燕兵至于武阳,两下交兵未至十合,诸葛攸大败,还走泰山。

慕容恪遂渡河略地,分置守宰而归。

慕容儁见晋军不堪一击,遂欲就此经营秦晋,令各州郡校兵,每户各留一丁,余皆入伍。

大臣刘贵上疏谏止,慕容儁遂更令兵,来年冬季尽集于邺。

因调繁重,郡县深以为苦,太尉封奕复谏征遣,慕容儁从之。

燕泰山太守贾坚以兵七百人镇守茌平,晋将荀羡引兵一万攻之。

贾坚开城率兵迎击,因寡不敌众败俘,茌平遂陷于晋。

荀羡亲劝贾坚道:公世为晋臣,奈何为胡族用命?

贾坚昂然答道:晋室自弃中原,非某为叛。

民既无主,强则托命;某既已事燕人,安可改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