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拓跋复国(6 / 9)

加入书签

在襁褓之中。

宰相庾冰与何充入内视疾,跪于卧榻之侧。

成帝谓其二人道:朕觉病重,自思旦夕必归,正欲召卿等嘱以后事。

今朕二子俱幼,难以临朝理政,欲请太后垂帘听政,卿等以为如何?

庾冰奏道:目今石氏在赵,甚是猖狂;李氏居蜀,屡怀不仁。

天下未安,四海纷纭,若立幼冲之主,恐非社稷之福。

成帝:若依卿见,当立何人?

庾冰:国有强敌,宜立长君。

陛下之弟琅琊王司马岳有仁德之风,不若立之为嗣,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臣为社稷为计,不畏圣怒,望陛下圣裁之。

成帝思索半晌,说道:卿言甚当,乃为社稷之言。

何充:臣谓不然。

父子相传,乃先王旧典,若立皇弟,二孺子其何!

成帝:不必争矣,朕意已决。

于是令召武陵王司马郗、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入内,并受顾命遗嘱。

初八日,成帝驾崩,时年二十二岁,在位十八年。

庙号显宗,谥号成帝,葬兴平陵。

庾冰等既受顾命,于是率群臣举哀丧,立司马岳为帝,上号康帝,改元建元,大赦天下。

封成帝二子司马丕为琅邪王,司马奕为东海王。

康帝将朝政悉数委交庾冰、何充,并称谢道:朕得嗣大位,皆赖二公也。

何充耿然答道:陛下龙飞,全赖庾公之力,若依臣议,当不睹今日。

康帝闻之,面有惭色,退归内宫。

何充出朝,便谓庾冰道:昔郭璞有言,“立始之际,丘山倾立”

立始者,乃是建元;丘山者,今天子名讳,今果应其言。

然其言谓“倾”

,似恐不吉耳。

庾冰瞿然长叹道:如有吉凶,亦无可更改矣,公请慎勿泄漏。

二公相揖而别,各自回府。

虽然帝位已定,何充心中始终怏怏不乐,自谓道:我恐司马家天下,从此日见倾颓,江河日下矣。

七月,晋康帝设朝,诏令群臣计议经略中原大事。

适逢庾翼上表,请遣梁州刺史桓宣北伐石赵,康帝当即许之。

随后任命何充为骠骑将军、领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十二月,立褚妃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为侍中、尚书。

但褚裒因系皇后之父,不愿居于朝中任事,乞除江州刺史,康帝许之。

王羲之是年摹古有成,传世章草《豹奴帖》、行书《姨母帖》盛传朝野。

字幕: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人,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后迁会稽山阴。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七岁即擅长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曾为晋帝写郊祭词于木板,再派工人雕刻。

雕匠将木板削去三层,见墨迹直透木板之内,于是惊叹王羲之笔力雄劲,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晋朝欲要北伐之事,早有哨谍报至邺城。

赵主石虎闻报大怒:司马小儿,你便不来撩拨,我亦正欲南征,就此扫平天下也。

于是令朝中大臣制定征西、讨东、伐南之计,国中凡十五岁者皆征为伍卒,造甲者五十万人,船夫十七万人,国内男丁为之一空。

由是公侯、牧宰趁机盘剥细民,竞营私利,百姓失业。

有贝丘人李弘利用众怨,欲谋作乱,因事泄被石虎诛之,受牵连者数千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