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永嘉之祸(6 / 8)

加入书签

知,决定秘不丧,奏请怀帝:臣请诏命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领豫州大军,暗扶东海王司马越灵柩,到东海国安葬。

未久使者还报,怀帝准奏。

于是大军起行,一路往东。

适逢石勒率南征大军北归,途中得到探马来报:司马越大军在前,请令定夺。

闪回结束。

石勒闻报,不由引当初自己被掳卖为奴旧恨,骂道:当初掳卖我者,乃是此贼之弟司马腾。

前番某破邺城之时,被司马腾逃出城中未获;后虽被我兄汲桑杀了,大恨未曾消得。

今既司马腾亲兄在此,怎肯轻易放过!

于是咬牙切齿,急率大军前来截杀。

倍道兼程而进,追赶至苦县宁平城,两军相遇。

司马越部将钱端出兵对抗石勒,旋即战死,晋军溃败,半数逃散。

石勒以骑兵围住十万溃众,令以弓箭射杀,经日不息。

可怜十余万王公士兵,毫无还手之力,皆作箭靶,及庶民之尸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石勒下令:焚烧司马越灵柩,杀其余众!

经此一役,晋军主力完全丧绝。

由此天下之人,无不归罪于司马越。

司马越死讯传至京师,大臣何伦、李恽放声大哭,知道京城必不可守,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马毗从洛阳逃出,欲回东海封国。

不料到了洧仓,正遇汉兵,又为石勒追杀,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杀死。

裴妃被人掳去贩卖为奴,直到东晋太兴年间,方得渡江来到建邺。

画外音:太兴末年,晋元帝以第三子司马冲奉为司马越后嗣;司马冲死后无子,晋成帝以少子司马奕继嗣。

晋哀帝又徙司马奕为琅邪王,而东海王终至无嗣。

隆安初年,晋安帝改以会稽忠王司马元显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入继司马冲。

石勒尽灭晋军,活捉王衍及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吏部尚书刘望、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庾顗等一众宗室及大臣,命其列坐于中军帐帷幕之下,问其晋朝败亡之故。

王衍、司马济等人惧死,纷纷陈说是天亡晋国,是为使赵汉复兴,谀辞盈耳。

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斥责王衍、司马济道:今日之事,无非成王败寇,何必如此纷纷陈说故主之非

石勒命将晋朝诸王公卿押到帐外,杀之甚众。

因敬重王衍清辩之才,复惊奇司马范从容之态,不忍心以兵击杀,遂令人趁其二人夜间睡熟,推倒屋墙埋之。

经宁平、洧仓两战,石勒军威大振,于是趁势率精骑三万入成皋关,传檄会合刘曜、王弥二将,一同来攻洛阳。

镜头转换,青州蒙城。

苟晞兵屯蒙城,因闻刘汉大军兵临洛阳,又知京师饥荒,遂表请迁都仓垣,并派从事中郎刘会率船数十艘,宿卫五百人,携千斛谷粮护送怀帝迁都。

晋怀帝答应西迁,但因朝中官员惧怕潘滔,宫中侍卫贪恋宫中财宝,而皆不愿离开。

怀帝最终决定出逃仓垣,但因少禁军随护,出宫不久即被盗贼掠夺,被逼折返。

不久洛阳城破,晋怀帝被掳。

和郁遂保豫章王司马端逃出洛阳,前来投奔苟晞。

苟晞遂奉司马端为皇太子,设置行台。

司马端承制,命苟晞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当时洛阳虽失,尚有平阳人李洪拥兵数千,在舞阳建壁垒驻守。

苟晞于是代皇太子下达诏命,任李洪为雍州刺史,以御赵汉大军。

苟晞原本出身寒微,今居重臣,因而自满,蓄养婢女千人、侍妾数十,纵情享乐。

且滥用刑罚,施政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