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赵王僭位(7 / 8)
即道:准奏。
令黄门令写诏,唤来司马督护伏胤,命其率宫中四百禁军,持白虎幡出宫,至相府门前,调停二王之争。
黄门令奉命,即刻写诏完毕。
子用玺,命司马督护伏胤:卿持此诏,往东宫解斗。
伏胤:为臣遵旨!
遂拜接圣旨,赍持白虎幡出宫,领禁军路过门下省。
司马伦之子汝阴王司马虔时任侍中,正在门下省轮值,见到伏胤,急忙上前。
字幕:汝阴王司马虔,赵王司马伦之子。
司马虔:伏将军,哪里去?
伏胤:奉子旨意,前往东宫相府,与赵王及淮南王解斗。
司马虔闻此,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上前俯耳私语:我父与淮南王之仇,实不可解。
公若能借帝诏诛杀司马允,我家荣华富贵必与将军共之!
伏胤:帝诏明令解斗,若令杀淮南王,如何瞒得众军?
司马虔:此事不难。
我这里正有空白诏书,将军持之,可任意解释宣读,其谁知真伪?
于是探手入怀,递予空白诏书。
伏胤畏惧赵王父子势力,且又贪恋富贵,只得允诺,怀揣空诏,到至承华门。
禁军向门外淮南王部众高声喝令:使伏将军奉旨来到,众军止战!
淮南王闻听,插剑入鞘,来至伏胤马前问道:使前来,是助本王,或助赵王?
伏胤将手中白虎幡高举:皇帝陛下有旨,令某引军相助淮南王允,擒杀赵王伦!
司马允闻听大喜,回头下令:打开兵阵,将使放入。
伏胤引百名禁卫入阵,南向而立,拿出空白诏书:准南王听旨。
司马允遂下战车,跪地叩拜:臣司马允接受诏令。
伏胤环顾左右,不读圣旨,忽然大叫一声:与我杀!
司马允大惊,刚要起身,两把钢刀自左右同时砍至,淮南王顷刻人头落地。
伏胤又向众军叫道:罪在淮南王一人,降者免死!
众军见领伏诛,一哄而散。
唯有百余死士战至净尽,无一降者。
镜头转换,东宫相府之内。
司马伦躲在府内,正抖成一团,忽听门外军士大喊:外面杀了司马允,淮南王已死!
赵王不由大喜,急命孙秀:助我也。
卿引军至淮南王府,将司马允两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收而杀之,灭其三族,并于城中大索余党,不可使一人漏网。
孙秀:臣遵命。
于是数日之内,洛阳城内再次血雨腥风,因受司马允牵连被灭族者,有数千人之众。
司马允既已败亡,惠帝升殿,诏令大赦下。
孙秀唆使群臣上表,因司马伦平叛有功,宜加九锡,增封邑五万户。
惠帝准奏,诏命加封。
司马伦假装谦让,帝命百官至其府中劝进,由侍中宣读诏书,赵王最终拜受。
司马伦既加九锡,叙平乱之功,请皇帝下诏:拜伏胤为大将军,加封赵王之子司马荂为领军将军,司马馥领护军将军,司马虔领右卫将军,司马诩为侍郑迁伏波将军孙秀为侍症辅国将军、相国司马。
张林等参与平叛诸臣,皆升居要职。
孙秀奏准子:为防患于未然,诏命增加相府卫兵为二万人,暗藏甲士于各院,护军总数三万。
东宫三门都建成四角望楼,隔断相府外东西道路为外部边界。
赵王见孙秀对自己如此忠心耿耿,于是决定投桃报李。
因知孙秀之子孙会当时拜为射声校尉,遂为其奏娶惠帝之女河东公主。
惠帝此时完全被赵王控制,身不由己,只得准奏。
公主母丧不到一年,便纳聘礼。
字幕: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