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太子惨死(3 / 8)

加入书签

已构成怨。

贾后今欲绝司马宗室,赵王其能免乎?

许:即便如此,亦不可轻谋于外人。

一旦赵王不从,我等危矣。

士猗:无妨。

某与赵王亲信伏波将军孙秀有旧,可往游一番,以观其风色可也。

司马雅:士将军此计甚善,许将军不必再阻。

许闻此,无话可。

于是议定,司马雅便令士猗往孙秀。

镜头转换,伏波将军府。

字幕:孙秀,字俊忠,琅琊临沂县人,五斗米道门徒。

画外音:汉献帝时,魏王曹操西征汉中,太守张鲁投降曹魏,举族内迁,散居于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之地。

张鲁本是五斗米道第三代祖师,五斗米道由此便在关中及中原流传,以至于江南之地,并获极大展。

数十年间,五斗米道在中原各州郡并起。

晋咸宁年间,孙秀于邺城传教,常为赵王司马伦座上客,因善于谄媚,又擅长书疏,便被赵王征为主薄,颇为得宠。

因此次赵王自雍州返京拜为太傅,故孙秀得以跟随赴都,并拜伏波将军。

士猗来至府前,向门容上手本,自报姓名,求见伏波将军。

孙秀见殿中中郎来访,急亲迎出府,请到堂上,分宾主坐定。

仆人献茶已罢,孙秀问道:士兄稀客,今从何来?

士猗:不揣冒昧,尚请令屏退从人。

孙秀知道事情重大,于是摒退侍从,命掩房门,然后道:未知贤兄有何见教?

士猗于是不再隐晦,开门见山道:贤弟,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因某与公相交多年,不能见危不言,见死不救,故冒死来见,以救贤弟于危难。

孙秀闻言大惊:贤兄此言何意?

士猗:前番张华为太傅时,奉贾后指使,暗命梁王至雍州接替赵王兵权,并特意嘱托梁王诛杀于你,贤弟竟全部忘于脑后了么!

孙秀:此乃旧事,何必再提。

士猗:如今之事,更比往事凶险百倍,贤弟犹不知耶!

孙秀:愿闻其详。

士猗:中宫贾后凶狠,嫉妒无道,与贾谧等人同谋,矫作檄文谗害太子,欲行废立之事。

此篡国大逆之罪,满朝文武哪个不知?今太子既被囚于金镛别宫,子又无嫡系继嗣,社稷危殆至此,朝中心怀忠义之臣必将起事,以靖妖后。

贤弟以为如何?

孙秀:除之可也,与弟何干!

士猗:贤弟如此法,是尚处于梦中也。

贤弟今随赵王,侍奉中宫,与贾后及其母郭氏亲善,更是满朝文武皆知。

太子被废,赵王岂能得脱干系?我闻群臣在朝堂之外众议不休,皆谓赵王参与谗害太子之事,便是贾氏帮凶。

若一旦另起事端,灾祸必将累及赵王。

贤弟乃聪智之士,何不事先为之善谋,以保赵王,且自得脱难?

孙秀:贤兄之言是也。

则我去赵王出兵讨伐贾后,如何?

士猗:果若如此,则赵王幸甚,太子幸甚,社稷幸甚!

孙秀:贤兄请回,静听佳音便了。

士猗大喜而回,直入司马雅府中,与司马雅及许商议起事细节。

孙秀则更衣出门,直奔赵王府上,以朝中众议之。

司马伦一直对孙秀言听计从,听罢其,于是道:便依卿计,起兵讨伐贾后。

卿为我善作筹谋,并寻求稳妥之人,使为宫中内应方好。

孙秀:臣遍观群臣,惟通事史令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等四人,颇怀忠义,且对贾后素来不满。

可请此四人至府,大王亲为慰抚,令为内应方可。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