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集 武侯遗计(4 / 8)
:此易解耳。
今姜维与钟会正在剑阁以大兵相争,不久皆会自死——父亲何必自忧?
邓艾深以为然,遂对石碣再拜道:武侯真神人也。
我今生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于是率军出于阴平险道,出其不意直抵江油城下。
守将马邈毫无准备,见魏军从而降,以为神助,遂不战而降。
蜀后主闻报江油失守,急派卫将军诸葛瞻引成都后备大军七万余,前出江油抗击邓艾,令黄权之子黄崇为参军。
诸葛瞻遂令亲子诸葛尚为先锋,前至涪城,扎兵城外。
黄崇谏道:魏军越阴平险道而至,闻只有二千军士,且无战马。
将军宜行复夺江油,据险而守,无令敌军得入平地也。
诸葛瞻不以为然,道:我父遗下八阵战法,专利于平野作战,彼若来时,定使其片甲不归。
公不知兵,请勿多言。
于是勒兵不动,列阵以待邓艾军到来。
邓艾即夺江油险地,又得城中军需补充,增益战马兵器,于是元气渐复,引兵来攻涪城。
诸葛瞻令子诸葛尚迎敌,被邓忠所败,溃不成军。
诸葛瞻于是放弃涪城,退守绵竹。
邓艾得了涪城,即遣使致书诸葛瞻道:公奋先父武侯余烈,下无不敬仰;今若举城以降,某必表为琅邪王,绝不食言。
诸葛瞻怒斩使者,将数万大军在绵竹城前列阵,以待邓艾。
画外音:诸葛瞻虽然忠勇,但连犯数错,便葬送了其父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蜀汉江山。
邓艾兼程行险道七百余里,到江油之时已近油尽灯枯,强弩之末,粮秣已绝。
且沉重铠甲及兵器都遗留山谷之中,到此已毫无战力。
若江油马邈不降,邓艾与其二千兵必然自死。
马邈虽降,诸葛瞻率领成都数万人马已赶至涪城,若复来夺取江油,邓艾并无守城之具,亦必全军覆灭,绝无幸存之理。
但诸葛瞻在涪城却止步不前,已失去击败邓艾良机;后又让全军退守绵竹,至邓艾趁机占领涪城,获得充足补给,并尽得府库军械,便为资敌自杀之举。
随后却又放弃固守绵竹,带全军和邓艾军野战,则错上加错,至此败局已定。
蜀亡历史真相:若论蜀汉兵力,当时南中督霍弋尚有精兵万余,右将军阎宇也领永安两万余精锐奔赴成都途中,同时姜维也引兵四万于剑阁,邓艾已临三面受敌绝境。
再加上诸葛瞻麾下七万大军,尚有十五万之众,若依各处险阻采取守势,可抵百万大军攻击。
便是钟会之军,此时困境亦与邓艾相同,只余苟延残喘。
若诸葛瞻在绵竹拒守月余,再兼吴军三路攻魏援蜀,司马昭无力救援西军,邓艾千里奔袭壮举,即成为军事笑话。
则司马昭灭蜀之战,当比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守街亭,更为荒谬至极。
遥想当年西蜀大将张任,曾在此城死拒先主刘备一年,使其不能前进半步,且设计射杀凤雏庞统,其用兵之法,较今之诸葛瞻强之甚哉!
蜀汉实是直接亡于诸葛武侯亲子之手,读史至此,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邓艾听闻诸葛瞻在平野列阵以待,不由大喜:侥之幸,蜀汉当灭,令某成此大功!
便在此时,后续各营兵马已至,三万军聚齐,并得涪城府库器械装备。
于是兵分两路,派邓忠攻打诸葛瞻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
诸葛瞻不理其兵分几路来攻,专以父传八阵图敌之,果然阵法奥妙,魏军难担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道:贼兵战阵牢固,不可击破。
邓艾大怒道:我孤军深入七百余里,生死存亡全在此举,还什么可不可破!
命令回军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