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 贾充弑君(4 / 8)

加入书签

同死,复有何恨!

廷尉延引条例,判诛满门。

至受刑之日,王经故吏向雄至刑场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街剩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贾充见罪不及己,知道大将军有意偏护,即劝司马昭受魏禅,即子大位。

司马昭虽然早有此意,但想起父亲临终遗言,只得故作大度,笑道:昔文王三分下有其二,尚服事殷商,故圣人称为至德。

魏武帝不肯受禅于汉,犹吾之不肯受禅于魏也。

贾充闻言,已知司马昭留意于其子司马炎,遂不复劝进。

是年六月,司马昭表奏郭太后,请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帝,诏令改名曹奂,字景明。

画外音:曹奂乃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

当年明帝托孤之时,有意使曹宇为大将军,掌全国兵权,曹宇以力不能胜拒之,方封燕王,还就于本国。

人贵自知,今日其子竟为皇帝,曹宇为人可谓高明。

曹奂即登帝位,改号景元元年,封司马昭为相国、进位晋公。

文武多官,各有封赏。

画外音:司马孚见事已至此,纳还官诰,闭门不出。

其虽为司马氏多有功劳,但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从未参与两次废立魏帝之事。

纵观司马家满门,司马孚属于最无政治野心者,实为另类。

直至晋泰始八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镜头转换,按下曹魏,复蜀汉。

魏国政变,细作报入蜀郑姜维喜道:司马昭弑君,我今日伐魏,又师出有名矣。

遂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再伐中原。

令廖化引本部兵取子午谷,张翼另引一军取骆谷;姜维率大军自取斜谷,皆出祁山之前取齐。

邓艾闻报蜀兵三路杀到,乃聚诸将计议,令参军王瓘引兵五千,前去诈降。

王瓘领命,连夜从斜谷迎来,正遇姜维前军哨马,来投降之意。

哨军报知主帅,姜维令王瓘入见。

王瓘进帐拜伏:某叔父尚书王经,被司马昭满门皆戮。

今将军兴师问罪,故引本部兵五千来降。

愿从调遣,剿除奸党,以报叔父之恨。

姜维明知其是来诈降诓军,故作大喜,将计就计:既如此,将军可引三千本部军运粮赴祁山,留下两千与某为向导,我随后便来取祁山魏寨。

王瓘恐不留兵,必被姜维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

夏侯霸在侧,待王瓘出帐后道:将军好歹将其追回,拷问便知其诈。

某在魏国,未闻王瓘是王经之侄。

姜维大笑:司马昭奸雄比于曹操,既杀王经,灭其三族,安肯存其侄于关外领兵?故已知其诈,将计就计骗邓艾来也。

不旬日,果然伏兵捉得王瓘回报邓艾下书人来见。

书中略云:某奉姜伯约之命,催运粮草。

八月二十日,必运粮送归魏军大寨,请将军于坛山谷中接应,佯作抢劫可也。

姜维命将下书人杀了,将书中日期改作八月十五日,令舌辩军士扮作下书人往报邓艾;一面令傅佥将粮车数百辆装载干柴茅草,引王瓘二千魏兵打着运粮旗号,送去祁山。

邓艾得了王瓘书信大喜,急写回书,令来使回报王瓘,却不知是报与姜维。

至八月十五日,邓艾引五万精兵,径往坛山谷中来。

远见无数粮车从山凹中而至,押车者果然皆是魏兵,引军偏将亦都认识。

时值初更,月明如昼,邓艾前来接应王瓘。

全军刚入山谷,蜀将傅佥纵马而出,下令放火烧车。

见到谷中火起,蜀军伏兵尽出,万人齐叫:拿住邓艾,赏千金,封万户侯!

震动山谷,四处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