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集 司马夺政(3 / 8)
懿父子手中,魏武皇帝曹操当年所做“三马并曹”
之梦,至今果成现实。
嘉平元年十二月,诏命加九锡,朝会不拜,司马懿固辞,帝不允。
二年春,又命给司马懿在洛阳立庙。
洛阳庙成,丞相司马懿随之患病不起。
国人皆谓生人不得享死者之祭,而导致此病。
从此司马懿不任朝请,只在府中养病。
司马懿既诛曹爽,满朝文武皆无怨言,惟有司空王凌不满。
乃与其内侄令狐愚商议,图谋废黜曹芳,诛杀司马懿父子,再立楚王曹彪为帝。
不料尚未行动,令狐愚便忽然暴亡于家郑王凌哀叹时运不济,只得宁耐。
为司马懿立庙之后,魏帝曹芳又下诏褒奖并州刺史郭淮,进封为阳曲侯,食邑共二千七百八十户。
朝廷又分出三百户,封其一子为亭侯。
司马懿自觉病重,乃杀戮过重所致,遂请旨出榜晓谕:曹爽门下尽皆免死,有官者照旧复职。
军民各守家业,内外安堵。
何、邓二人死于非命,至此果应管辂之言。
自此魏国朝中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完全掌握大权,控制朝政,并逐步消灭支持曹氏势力,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根基。
嘉平三年正月,司空王凌屯兵寿春,请求朝廷拨付兵马十马,出兵征讨东吴。
司马懿知其欲为曹爽报仇,不令增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
又重施往年擒杀孟达故技,先下诏赦免王凌之罪,写信抚慰,但不久大军突至。
王凌自知势穷,独自乘船迎接司马懿大军,并派属官王或送上印绶、节钺。
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拜道:某若有罪,公用半片竹简召回即可,何苦亲自前来?
司马懿笑道:因君非折简之客也!
即命部将司马纯率六百人马,将王凌解送洛阳,密嘱途中扎营项城贾逵庙,如此如此。
司马纯领命,带兵押解王凌去了。
这日到达项城,司马纯因见色已晚,遂命于贾逵庙前就地扎营。
因王凌位列三公,故不监禁,使其独居一营,门使一百军守之。
王凌知道司马纯乃司马懿宗侄,便向其讨要钉棺材之长钉,试探司马懿是否欲杀己。
因有司马懿临行所嘱,司马纯毫不犹豫,命手下找来棺头之钉送之。
王凌知己必死,在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
普之下,只你知我乃大魏忠臣也!
遂将旧部掾属唤至帐中,道:某今年近八十,孰料竟然晚节不保,身名俱裂!
于是饮药自尽。
司马纯见王凌自尽,将其就地草草掩埋,使人飞马报与丞相司马懿。
司马懿此时已进军寿春,接到司马纯之报,即檄命参与王凌之谋者皆来自,便可免罪。
王凌部下见,皆指认同谋者,且牵涉到楚王曹彪。
司马懿推知其事,令凡牵连在内者,一律诛灭三族。
又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坟墓,剖棺暴尸三于市,后烧其印绶、官服,埋于土郑
最终又逼楚王曹彪自尽,并趁机将曹魏宗室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其互相交结往来。
至此便借王凌事件,将曹氏宗族全部罢废。
这一日,父子三人正在厅中闲话,司马昭忽然想起一事,乃对父亲道:诸曹夏侯,尚有夏侯玄守备雍州等处,乃系曹爽亲族,倘骤然作乱,如何提备?必当妥善处置。
司马懿大悟,即遣使前往雍州,命取征西将军夏侯玄赴洛阳,其职由郭淮代之。
时有夏侯玄叔父夏侯霸正在渭南大营,听知此信大惊,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投汉中来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