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 瑜亮倾心(2 / 8)

加入书签

,便知孔明先生所言为虚。

内侍接过,奉与孙权。

吴主就案上展书看道:孤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赐回音。

比之前番陈琳所书檄文,更为跋扈无礼,威胁之意跃然纸上。

张昭:曹操虽谓豺虎,毕竟身为丞相,岂能虚言?其百万大军非为虚也。

将军城不过六郡,兵不过五万,即联手刘备万余疲败之师,又何以当之?

众官听了,哄然称是,降声一片。

鲁肃一言不,诸葛亮自在品茶,若无其事。

孙权见张昭如此,不由一声长叹,对孔明声少陪,起身如厕。

鲁肃追到房檐下,拱手而立。

孙权已知鲁肃心意,问道:卿有何?

鲁肃:恰才张子布与众人所言,皆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也。

孙权:却是为何?

鲁肃:如臣等降曹,为民则可还于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之牧守。

将军若弃父兄基业以降曹操,欲安所归?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信,将军宜早定大计。

孙权:张昭为我兄托孤重臣,其论却大失孤望。

子敬开大计,正与孤所见相同,此以子敬赐我也!

但正如张昭所云,曹操新得袁绍及荆州之兵,恐其势大,难以抵担

鲁肃:曹操所百万之众,诈语也。

现有诸葛亮在此,其随刘皇叔近与曹操数战,即未全歼,亦未曾大溃,以此便知其诈。

主公何不即请问之?便知曹军究竟虚实。

孙权深以为然,即回殿上,止住张昭等人议论,专问孔明:曹操南下,意在平灭刘豫州也,未见有吞并江东之意。

我与其战与不战,愿闻足下高论。

孔明见问,顺势相激:曹操芟除北方群雄,又新破荆州七郡,威震海内,自谓下无担今倾巢以出南来,岂仅意在刘豫州,而不望江南乎?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孙权不悦: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归降曹操?

孔明:昔田横者,区区一齐国壮士,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又安能屈处乱国权臣之下!

孙权勃然变色,便欲怒。

忽想起适才鲁肃廊下之语,却又释然,继续问道:曹操平生所恶者,无非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与孤。

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

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然豫州新败之后,尚能再战乎?

孔明:将军既欲与曹操争衡,则请听在下一言。

刘豫州虽然新败,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未尝与战,更未折损;公子刘琦率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皆荆州精锐水军。

曹操虽有数十万之众,其实不难敌之也。

孙权:何以言之?

孔明:曹操所率许都及河北之军,远来疲惫,近为追杀刘豫州,驱轻骑一日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此其一也。

北方之人向来不习水战,兼且水土不服,马军精锐在长江之中无施其技,此其二也。

荆州士民归附曹操,皆是迫于蔡瑁威势,非其本心,此其三也。

曹操有此三项短处,若将军诚与刘豫州协力同心,破之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则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