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火烧新野(4 / 7)

加入书签

取关郑钟繇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利弊,请求二将出兵援助。

马腾遂派马为将,率万余人进入关中援助钟繇,讨伐郭援、高干。

郭援率军渡过汾河,马率部半渡截杀。

激战之中,马足部中箭,以布裹之,继续作战,大破敌军。

马部将庞德斩杀郭援,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

曹操早闻马大名,初任丞相时便欲招揽其入朝为官,但马拒不赴任。

伐郭援后又借子诏旨,拜马为徐州刺史,马依然不就。

遂封马为谏议大夫,将徐州刺史授予臧霸。

闪回结束,按下马,复曹操。

益州及凉州之事已了,再无后顾之忧。

曹操即令大军起行,只留荀彧把守许都。

刘琮在襄阳闻曹操引兵而至,不由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

蔡瑁率荆州臣僚傅巽、蒯越、王粲等人出班,皆道应降曹操,归顺朝廷。

刘琮见众口一辞,只得依允,遂令部将宋忠直至宛城,献上降书。

曹操大喜,重赏宋忠,分付道:卿回襄阳,教刘琮出城迎接,我便着他永为荆州之主。

宋忠拜辞曹操,取路返回襄阳。

将欲渡江,忽遇关云长率领二十名随从,巡江而来。

宋忠回避不迭,被关羽盘问不过,只得将刘琮降曹之事实告。

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还至新野,来见兄长刘玄德,备言其事。

刘备听了宋忠供述,这才知道兄长刘表已死,蔡瑁宁肯将荆州九郡平白送予曹操,也不令自己染指。

当下放声痛哭,传令全军为刘表挂孝举哀。

因将宋忠喝斥一顿,放回襄阳。

随后请来孔明与徐庶二位军师,求问如何抵挡曹操。

二人听罢亦皆失惊,未料事变如此之。

正在商议之间,门外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正在府外候见。

刘备听罢,急请入衙。

伊籍登堂入室,见礼已毕,与玄德:公子刘琦在江夏闻报刘琮已降曹操,欲尽起江夏水军至襄阳问罪,但恐力不能及,故使某前来,问计于使君。

孔明遂问:若依先生高见,当如其何?

伊籍:依某之见,刘景升既于临死之际托孤于玄德公,不如便以吊丧为名,率新野、樊城之众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便属使君。

孔明闻引,与徐庶皆都称善,力劝刘备,不如就此夺取荆州。

玄德听了伊籍及二位军师之言,思索再三,不由垂泪道:先生们固是金玉良言,但兄长临危托孤于我,是欲求我保其妻子性命耳;今若执其妻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下诸侯又怎样看待刘备?某与曹操所不同者,曹操专以奸诈取胜,我却是专以信义得人,今大业未成之时,失信于下之事,绝不能为之。

孔明想了片刻,叹一口气道:既主公拒行此不义之事,乃大德大善,我等岂不遵命?但今曹操十余万大兵已至宛城,新野县兵不过万,何以拒敌?

刘备想起前番火烧博望之战,毅然道:不如弃了新野,将城中百姓尽数迁出,再烧他一把大火。

我等退守樊城,以避其锋,如何?

此计出口,众人齐声称妙。

正商议间,探马飞报:曹兵前锋已到博望,离此不远。

刘备闻报,付伊籍先回江夏,助公子刘琦整顿军马,再与孔明商议具体拒敌之计。

孔明道:前番一把山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不论何人领兵前来,也必教他还中这条计策。

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

于是擂鼓聚将,分别传令。

第一支令:请伏龙先生徐庶前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