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灭门之恨(2 / 9)

加入书签

王允杀意已决,恐其多疑,于是奏道:太尉所言是也。

臣另有本奏,乞望陛下允准。

献帝:尽管奏来。

吕布:除贼讨逆,莫大之功。

前所没收董卓财物,臣请赏赐公卿将校,以酬功臣。

献帝未答,王允已经大疑,斜睨吕布一眼,向上启奏:此计万万不可。

董卓揽政数载,将旧都洛阳富户扫荡净尽,积此货资,以致怒人怨。

长安残缺,多处需要重建,禁军衣甲皆蔽,兵甲不备,士民无食,皆陷饥寒。

温侯但知施惠众卿诸将,不惧惹怒下乎!

吕布:太尉息怒,下官焉有此意?

献帝:太尉是老成谋国,所言甚是。

董氏所积赃款,自当用于社稷,不必再议。

当日朝散,吕布恨恨还家,心中怀恨王允。

自此之后,王允只因平日看不起吕布,只以剑客武夫待之,因耻于同掌朝政,故凡吕布所请,尽力为难。

究办李傕等诏书尚未及出,早有董卓余党探知朝廷意图,遣使飞马回至陕西,报与牛辅、李傕、郭汜等人,王允要尽杀西凉诸将。

牛辅览书大惊,当时没了主意,即问众人:朝廷不肯敕免,公等是何意见?

李傕道:既然求赦不得,不如各自逃生。

郭汜、张济、樊稠面面相觑,心下更慌,不知如何应对。

座中忽然立起一人,高声叫道:万万不可!

诸君若弃三军单行,则一亭长即能缚之,擒献朝廷。

不若以手下本部铁骑,诱集陕人杀入长安,声言与董公报仇。

其事若济,则杀王允以报太师,后奉朝廷以正下;若其不胜,各人走亦未迟。

声如洪钟,满室皆惊。

众人看时,见话的却是谋士贾诩。

字幕: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前汉名士贾谊后裔。

初举孝廉为郎,继为董卓部将,以太尉掾升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为谋士。

画外音:贾诩作为大儒贾谊后裔,自身又为儒士,虽在董卓帐下效命,但与董卓本无恩义,只怀存身糊口之念。

因早年与蔡邕过从甚密,关系莫逆,今闻蔡邕死于王允手下,惊痛之下,便想借西凉兵以诛王允,假公济私替好友报仇,故此挑唆李郭等人造反。

李傕等人听了贾诩之言,皆以为然。

遂依其计策,派人流言于整个凉州: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

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

凉州将士闻此,哪个不愿保命,且图富贵?于是听到流方,众皆惊惶愿从。

未过旬日,李傕便即聚众十余万,并请牛辅守住陕西,其余诸将分作四路,杀奔长安。

王允听知西凉兵来,急与吕布商议。

吕布依仗己勇,哪将这些人放在心上?遂大言道:太尉放心。

量此鼠辈,何足道也!

某不用朝廷禁军,只请引部下并州兵马,与同乡李肃将兵出敌,必获全胜。

王允准行,再三叮嘱:虽有必胜把握,也需心在意。

吕布便与李肃引兵出城,离长安五十里扎下营寨,以待西凉之兵。

第五日上,西凉军大至,与官兵两军对垒。

吕布欲试敌军战力,先使李肃出战,自己在后掠阵。

李肃领诺出阵,趁西凉兵远来疲惫,毫不吃力,先赢了一阵。

李肃自恃灭除董卓有功,王允又不重赏。

今见吕布封侯,心中不忿,故此临战之时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不出全力。

未料西凉兵甚不经打,只稍展身手,便即获胜。

吕布大喜,当夜在帐中置酒,与李肃贺功。

李肃不见吕布叙论己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