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汜水关前(6 / 9)
找一株大树下马,靠在树下少歇。
曹洪扶着曹操,依靠松树坐下身来,见其肩头流血不止,于是道:兄长,这支箭非拔掉不可,你只可强忍着些痛楚,不要喊叫,以免招来敌将。
曹操有气无力,点零头。
曹洪拔出尖刀,轻轻剔除箭簇旁烂肉,然后伸手捉住箭杆,猛一使力,连矢带肉拔出。
当剔除烂肉之时,曹操还可咬牙强忍。
最后被曹洪猛力拔箭,带肉而出,还如何忍得?便不自禁长呼,其声犹如狼嚎。
曹洪惊叫一声:我的爷!
这是甚么所在,如此大呼?此处不可久留,赶紧跑路为上。
于是扯下一段战袍,替曹操将箭伤胡乱扎裹了,又将其抱到马背上,提刀跟随便校尚未走出十步之遥,忽然背后喊声大起,回头看时,正是徐荣带兵追至。
徐荣叫道:拿你不到,寻你不着,不料是在这里!
曹操亡魂皆冒,手中失措,只恨走投无路。
兄弟二人正慌急间,却听远处一声喝喊:兄长休慌,我来救你!
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随后曹仁、李典、乐进亦各引兵寻到。
徐荣见对方人多,不敢追赶,只得引军回城,防备其他诸侯复来。
镜头转换,诸侯延津大营。
曹操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回至延津大营,面见袁绍。
袁绍眼见曹操狼狈模样,知道必是战败而归,也不多问,遂命摆酒压惊。
酒席宴间,曹操再次建议诸军起营,分兵西入武关,以擒董卓。
袁绍及诸侯见曹操败得狼狈,忍住哂笑已是不易,哪里肯听他的言语?闻言尽皆摇头。
曹操大为失望,自思新败之余,在山东无法立足,只得引领部下军马,投奔扬州而去。
由此十八路诸侯联军,走了孙坚、公孙瓒、曹操三路。
关东诸军谁还记得讨董之事?于是互相观望,皆无西进之心。
有道是时长生事,由于诸侯各谋私利,免不得互相猜忌,渐生内讧。
诸侯之间矛盾,先从刘岱与乔瑁之间爆。
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与,刘岱遂引军突入其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诸侯大惊,便有与乔瑁交厚者来见盟主,求其主持公道,讨伐刘岱。
袁绍见众人相互残杀,想此皆因无朝廷统一号令之故,于是下檄文,布告诸侯:董卓妄行废立,陈留王刘协又非嫡出,下不从。
今当另立汉室宗亲为帝,以符下之望!
言外之意,是欲抛弃献帝,另立新君,以与董卓分庭抗礼。
此檄一出,诸侯大哗,各怀不平,众心不服。
袁绍不顾众议,直接问计于谋士逄纪:公谓宗室之中,应立何人为君?
逄纪答道:以某观之,汉室宗亲之中,只有幽州牧刘虞可以拥立为君。
袁绍:却是为何?
逄纪:此人素无大志,生性懦弱,且无帝王之才,若是明公立其为子,其则必然惟明公之言是听。
后待灭除董卓,大事底定,将军再取而代之,自立为帝,岂不是好?
袁绍闻言大喜:诚然如是,先生高论。
但若诸侯不服,那便如何是好?
逄纪:明公向为汉臣,四世三公,登高而呼,哪个不从?唯应先使令弟袁公路率先响应,则众人自然皆无异议。
袁绍深以为是,遂写信给堂弟袁术,命人送往南阳。
其书略云:
先前我与韩馥倡讨伐董卓,是为共谋下之计,以图中兴汉室。
献帝刘协不是汉室嫡系血脉,公卿皆媚事董卓,何令下信服?今董卓虽然势穷西奔,但兵马未损,急难相图。
你我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