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戚宦之争(7 / 9)
不一刻,听得院内脚步急促,诸葛珪快步趋出府外,口中连声叫着:一别十载,伯喈从何而来?稀客稀客,恕罪恕罪。
蔡邕迎上前去,与老友四手相握,一时噎住,眼中泪花闪烁,不出话来。
诸葛珪也是激动不已,急将蔡邕一行让至府内正堂,即命家仆唤来二子,拜见伯父。
蔡邕闪目观其二子,见皆丰神俊朗,仪表非凡,不由大喜,便问台号名字。
诸葛珪笑道:某只得二男,长子诸葛瑾,字子瑜,十七岁;次子诸葛均,年方十岁。
二子倒颇有机智薄才,只是未遇明师,耽误在家。
蔡公若肯稍加指点,则其缘法不浅。
二子早闻蔡邕大名,口称世伯,以通家子侄之礼拜见。
叙礼已毕,诸葛珪复又唤出续弦夫人,使与蔡邕相见,并嘱令安顿蔡夫人及爱女蔡琰行止居所。
诸葛夫人与蔡邕见礼寒暄,便将蔡夫人与女儿请进内宅,更衣梳容,香汤沐浴。
诸葛珪自与蔡邕重新叙礼,分宾主落座,令从人献茶,遂问:贤兄今从何来?
蔡邕面对莫逆老友,自然毫不隐讳,便将当年遭中常侍曹节陷害追杀,携家避居江南吴会十年之事了。
皇子刘辩事情太过重大,则隐去不提。
诸葛珪慨叹一番,命令家人摆酒,兄弟二人痛饮一醉。
三日之后,遂在府院邻近选了一块地皮,起造房屋,供蔡邕一家居住。
蔡邕大喜,手中薄有余财,此后便在泰山郡中住下,一面派蔡七不时打探京中动静。
镜头转换,按下蔡邕,复皇子刘辩。
刘辩在胡车儿和臧霸护送之下,不一日来到洛阳,先到玄都观中,拜见尊师史子眇。
史子眇见徒儿平安到达,遂令臧霸夤夜前往大将军府,请何进前来观中,使与皇子相见。
又举荐胡车儿、臧霸,使二人充作宫廷侍卫,以备朝夕保护皇子,无使有失。
何进应诺,即带刘辩及胡、臧二人回府,当夜秘密进宫,拜见何后,使其母子想见。
何后见儿子长大成人,且生得面如冠玉,玉树临风,不由又悲又喜,一把搂住,疼爱不足。
当即安排于宫中别院住了,胡臧二人则在宫外校尉所当值,随叫随到。
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笃。
消息传出宫外,何进闻知,急令袁绍连夜率兵回归京师;并召何颙、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入府,与众人商讨,将欲尽诛宦官。
众臣争吵喧嚷,终日并无定论。
正踌躇未决之间,宫内使命已至,进院便即宣旨:子已经驾崩,皇后宣大将军何进入宫,商定嗣君大事。
使离府,厅内一片慌乱。
何进遂问诸臣:子已崩,皇后命我入宫,如其奈何?
群臣皆道:此时十常侍定然张网以待,大将军岂可自投虎口?
何进听了群臣议论,尚在犹疑。
典军校尉曹操越众而起,扬声大叫道:大将军此时若不进宫,直等那十常侍立刘协为帝,我辈都是个死!
众臣:依你之计,当如之何?
曹操:今日之计,应率兵进宫,于先帝灵前先正君位,然后图贼,将军才得保全。
何进寻思再三,其意遂决,当众问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
话犹未了,座中一人挺身而出,慨然应道:某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下!
众人观之,正是司隶校尉袁绍,刚刚奉命回京。
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交予袁绍,命其随己入宫。
袁绍全身披挂,卫护大将军进入皇宫,自何皇后处簇拥出皇子刘辩,再到前殿灵帝柩前,扶立刘辩即位。
朝中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