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集 长河落日(3 / 9)

加入书签

贤之功,又自悔当日以兵抗拒曹洪,遂暗中寄书曹操,召其带兵入朝,以制约韩暹等人。

曹操见书大喜,遂带兵入洛阳朝见献帝,劾奏韩暹、张杨扰乱朝纲之罪。

韩暹见曹操兵强马壮,对己兴师问罪,知道己非其敌,因而逃奔杨奉营中,寻求庇护。

献帝因韩暹自长安到洛阳一路护送之功,诏令赦免其罪。

遂命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假节钺,一举而登九卿高位。

曹操亦以护驾之功,奏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更以通叛罪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三人,就此斩官立威,初执朝政。

本欲奏请迁都于许,但恐遭人非议,为此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门人入报:议郎董昭来拜。

曹操知道自己此番得以入朝执政,全靠此人在背后运作,于是亲迎入府,引其同席而坐,虚心问道:今某入朝,百废待兴。

则应当采取何计,以兴汉室?先生必有以教我。

字幕: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

初举孝廉入仕,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

因见袁绍喜听谗言,不纳忠语,于是投奔张杨。

张杨率军迎汉献帝还都,董昭随行,拜为议郎。

董昭见问答道: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

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

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

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曹操喜道:先生此言,正合我意。

杨奉近在大梁,兵精将勇,得无阻止我迁都之策乎?

董昭道:杨奉部下虽众,但少党援,将独委质。

授公以镇东将军、费亭侯之事,皆是杨奉所定,足以见信。

公宜就便遣使厚遗答谢,并京都无粮,欲奉车驾暂幸鲁阳;而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悬乏之忧。

杨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

以明公之才,十倍于杨奉等辈,其何能为累!

曹操心花怒放,以手轻击董昭之背赞道:公言极善!

即遣使赍持厚礼,并携密书,前往大梁城来见杨奉,盛赞其护驾之德,并举荐之恩。

最后方才谈及京都无粮,欲奉车驾暂幸鲁阳之事。

杨奉果然满口应允迁都鲁阳就粮,且以部下兵马沿途护送。

待见车驾路过鲁阳不停,竟将献帝一直徙奉许县,这才知道上当,骂道:这个奸贼,怎地反将子劫入他老巢去了?

由是大为失望,乃与韩暹等引兵来追,并纵部下抄掠定陵。

曹操不理追兵,密派夏侯惇引精骑往攻杨奉梁城大营,一战而胜,降诛即定。

杨奉、韩暹失地丧众,至此进退失据,只得引其余部东至寿春,投降袁术。

献帝至此迁许,终于不以饥寒为忧,于是心中大定,遂诏命便以许县为都,改称许都。

历史真相:董昭只此迁都一策,便为曹氏代汉立下功,也便奠定其在曹操麾下席功臣之基。

魏营谋士极众,荀攸、贾诩、程昱、郭嘉等都广为人知,而唯独董昭名声不显,是因家言扬此抑彼之故。

若论功劳,荀、贾、程、郭之流,皆都逊于董昭定策大勋一筹。

其生平所展现谋略,亦被陈寿推崇,认为可与郭嘉、程昱等人比肩。

毛玠、荀彧都曾建议曹操“挟子以令诸侯”

,而实际操作,却成就于董昭。

建安元年九月,献帝以曹操护驾之功,诏拜大将军、封武平侯,命令进讨杨奉、韩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