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 曹节诛武(3 / 9)
大都贪婪暴虐,素为朝野臣民痛恨。
陈蕃认为谫除其党,乃是顺从民心之举;又自忖对太后昔有拥立之恩,此事必成,于是便向太后上疏。
其疏略云: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而负乎人。
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也。
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下。
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
陛下前始摄位,顺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
是时,地清明,人鬼欢喜,奈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
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下诸奸知臣疾之。
窦太后览奏不悦,道:此翁老矣,因何容不得几个宦竖!
百官闻此奏,则无不震惊。
镜头转换,灵帝即位当年五月,京师生日食。
窦武便借象生变为由,认为群阴剥阳之兆,先下手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还要诛除曹节等人,乃奏请太后允准,窦太后犹豫未决。
迟至八月,刘瑜寄书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提醒立即动手,以防意外之变。
窦武警醒,遂罢免黄门令魏彪,以黄门山冰代之,并将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
陈蕃建议立杀郑飒,窦武不从,命山冰等人审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
窦武大喜,欲再加追审,将其余党一并上奏收捕。
是夜窦武归府住宿,将奏疏草稿遗落宫内省郑宦官朱瑀暗探消息,见到案上所写奏章,不由大惊失色,破口骂道:宦官放纵非法,当然该杀。
我等何罪,何以非要一起族灭?
因此回到内宫,立即召集亲信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并强壮宦官十七人,扬言大呼: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大逆不道!
曹节听,惊慌失措,于是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
山冰不受诏旨,欲要反抗,王甫乃杀山冰、尹勋,并释放郑飒。
接又劫持窦太后,夺去玺书,并使郑飒等持节带兵,前去收捕窦武等人。
窦武见事不妙,急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对军士下令道:黄门宦官反叛,挟持帝后。
尔等只管尽力诛杀叛贼,皆有封侯重赏。
王甫既然夺到玺印丹书,便即矫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假节。
复闻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便命其与周靖率五营军士,讨伐窦武。
张奂见有子符节及太后玺书,因不明真相,便为宦官所用。
当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部队会合。
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禁阙之下。
王甫见手下军士逐渐增多,信心大增,命周靖对窦武部下军士喊道:窦武造反,是属灭族之罪。
你等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何随其反叛?念你等被骗无知,先投降者有赏!
营府军士素畏宦官,又不明真相,于是闻声而降。
未到中午,窦武手下军兵几乎散光。
最后窦武被围,眼见求生无望,只得自杀,被枭于都亭。
由是王甫挥兵大索,将窦武宗亲、宾客、姻属全都杀害,家属流放日南郡。
窦太后此时权柄尽失,也被软禁于云台。
回想此事皆因自己迟疑不决引起,后悔不及。
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