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集 邓氏遗祸(3 / 9)

加入书签

部落反叛内侵,为汉朝边疆安定起到重大作用,厥功甚伟。

虚报歼敌人数,接受部将贿赂等罪,查无实据;且因此过而被刑诛,实为千古奇冤!

邓太后览疏怒甚,亲笔诏复:任尚靖边,实有战功,朝廷因此不次擢升,使为西域都护。

然其先前依附窦宪,本在清算之列,侥幸成为漏网之鱼;后又拒纳前任都护班劝告,挑起羌族之乱,最终断送西域和平,致使朝廷元气大伤。

任尚之死,不亦宜乎?

任尚族人拜领诏书,仔细品味其中言辞,不由大愧,无语以对。

镜头转换,按下西北羌乱,复西南蛮变。

诸羌之乱,多年兵戈不止,烽火不息,导致军费浩繁,国家财政不敷支用。

东汉朝廷由此只得下诏,对蜀郡及永昌郡蛮族加重赋税,西南诸夷民不聊生,苦于劳役不止。

时有越嶲卷夷大牛种部落酋长封离,为反抗繁重赋役揭竿而起,率众诛杀遂久县令。

永昌、益州、蜀郡境内诸夷民部落群起响应,讯即聚众十余万,波及二十余县。

于是杀害地方长吏,剽掠百姓,焚烧邑郭,以致百姓骸骨委积,千里无人。

元初六年,汉安帝下诏:敕令益州刺史张乔,迅急派兵镇压西夷,擒诛叛!

张乔奉旨,不敢怠慢,遂命部将杨竦为帅,统兵讨伐叛军。

杨竦率部至永昌大理,因见贼势甚盛,未敢贸然弹压。

于是安营扎寨,与谋士商议,先以皇帝诏书告示三郡,密征武士,重其饷赏。

三郡中多有亡命之徒,贪其重赏,皆至汉营报名投效,不到旬日,便得数千之众。

杨竦招降纳叛,见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下令拔营急进,寻找叛军决战。

于是连续三战,大破封离,斩三万余级,获生口千五百人,资财四千余万,悉以给赏军士,军威大振。

封离连战失利,见汉军势不可当,为保全性命,遂毒杀同事酋长,向杨竦乞降。

杨竦接受封离投诚,厚加抚慰,并惩治奸猾侵陵夷民地方长吏九十人。

其余三十多个部落闻封离未被降罪,由此相继归顺,西南诸夷之叛遂平。

字幕:西南烽火虽熄,西北狼烟又起。

自永初元年罢除西域都护以来,西域诸国复受北匈奴役使,被其胁迫,寇掠汉朝边塞。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上书朝廷,建议出兵伊吾,招抚西域。

汉安帝准奏,派遣行长史索班率千余人出屯伊吾,招抚西域诸国。

车师前王与鄯善王复见汉家使节,皆都大悦,由是望风前来降附。

北匈奴单于闻讯大怒,乃联合车师后部王,联合兵攻陷伊吾,杀死索班而还。

继又驱逐车师前王,重新控制山北道,然后进逼鄯善国。

鄯善王自知不敌,急忙书遣使,向汉朝敦煌太守求救。

曹宗闻索班被杀,北匈奴兵又逼迫鄯善,遂具折进京,向朝廷请调精兵五千,要求进击北匈奴以为索班报仇,并复取西域之地,再建当年定远侯班之功。

邓太后览表,乃命三府廷议,特召军司马班勇到朝堂参会。

字幕:班勇,字宣僚,班少子。

众公卿经过计议,多数主张闭玉门关以守,就此放弃西域。

班勇大怒,独上奏议道:

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

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

遭王莽篡盗,征求无厌,胡夷忿毒,遂以背叛。

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

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诸郡,城门昼闭。

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