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集 马援降汉(2 / 9)
到人至,人至枪出。
茂宫一声大喝,挺矛刺入公孙述左肋,入肉三寸,血染龙袍。
公孙述啊也一声大叫,在马上摇摇欲坠。
左右护卫齐出,上前扶住,拨马便走。
臧宫欲要再上前复加一枪,延岑已至,架住臧宫手中长矛,掩护皇帝回宫。
因不知主公生死,众军又疲惫不堪,延岑不敢恋战,慌忙退兵,命掩城门。
臧宫见敌军败退入城,欲要挥军攻城,见自己属下众军也已疲惫不堪,战马俱都如同水洗。
提枪看时,见血盈数寸,知道公孙述肋上中矛,于是喝令收军,回营休息。
公孙述被救回城中,果然身负重伤,流血过多,时复昏迷,已处于弥留。
因自知无幸,遂召延岑入内,将军权郑重交付,嘱其率军死战到底。
嘱托已毕,大叫一声而亡。
延岑见公孙述已死,反复思量良久,决定向汉军投降。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延岑在成都城头树起白幡,打开城门,带残部向汉军投降。
吴汉率军入城,毫不客气,命将延岑推出斩,又割公孙述级,将二人满门老数百口全部诛杀。
其后下令,屠城三日。
谒者张堪在后军督粮,待进入城中之时,只见黎民哀号,人头滚滚,已是血流成河。
张堪大惊,急入皇宫来见吴汉,厉声叫道:将军是欲效当年项王入咸阳时耶!
西楚霸王百战百胜,终将江山社稷输于我汉高祖者,失人心也!
将军今日屠城痛快,我恐旬日之内,将军之当被汉子悬于成都之门,以谢蜀中百姓矣!
吴汉闻言大悟,急下座行礼,谢罪道:若非先生教我,必不能成此大功;但又非先生骂我,必将遭灭门之祸者。
急命人持节出宫,到城中各地传令,停止屠杀,并出榜安民,宣罪己之书。
由是成都安堵,蜀中平定。
字幕:张堪,字君游,宛县人,世为南阳郡豪门大族。
镜头闪回。
张堪父亲早亡,十六岁时便将父亲所留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自己两袖清风,到长安受业学习。
因品行群,诸儒都称为“圣童”
。
光武帝刘秀当时还是一介布衣,也在长安求学,敬佩张堪品行兼优,常当众人之面极力夸奖。
刘秀登基称帝后,便征拜张堪任郎中,三次调迁,升任谒者。
前番亲征陇西,又派张堪转运积聚,并率骑兵七千,协助吴汉征蜀。
闪回结束。
张堪谏止屠城,力救成都百姓免于涂炭,亦再救吴汉一次性命。
逾数日,子诏命到至,厉责吴汉败兵及屠城之罪,因有灭国大功,罢议惩处;复褒奖张堪止杀之功,拜为蜀郡太守。
张堪乃劝吴汉先派兵占据成都周边城池,然后派吏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逐件记录,上报朝廷,并无半点遗漏。
又慰抚成都吏民,蜀国吏民大悦。
平蜀之后,张堪率领骠骑将军杜茂部下,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在任期间,率军追捕奸狡,赏罚分明,官民都愿追随,为其所用。
匈奴万骑入侵渔阳,张堪率数千骑兵出击,大败敌军,边界得以安宁。
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余顷,鼓励百姓耕种,从而使渔阳百姓殷富。
画外音:张堪文武全才,在任八年,北部匈奴不敢南犯;又与边民休养生息,人谓“渔阳惠政”
。
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乐不可支一词,即典出于此。
东汉着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便是其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