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集 儒学大家(1 / 9)

加入书签

辽东半岛,汉朝故事。

汉使涉何到朝鲜传达汉武帝诏谕,朝鲜国王卫右渠不肯奉诏,乃派军队礼送汉使出境。

涉何心怀恚怒,一旦离开卫氏朝鲜国境,便在浿水岸边刺杀朝鲜裨王长,然后渡河驰回。

涉何回到京城,向汉武帝报告:朝鲜王不奉子诏,臣故杀其将军示威。

汉武帝并未追究涉何擅杀之过,反加提拔,命为辽东东部都尉。

涉何到任,复向朝鲜传谕大汉子诏旨。

卫右渠心怀怨恨,派兵偷袭辽东,杀害涉何。

卫右渠只图报仇痛快,未料经此一举,便即招至灭国之灾。

汉武帝闻报,冲冲大怒。

镊集国中在押囚犯,编练成军,诏命平灭卫氏朝鲜之国。

元封二年秋,汉武帝下达东征诏命。

分兵两路,南北夹击。

南面一路,派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大军,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北面一路,派左将军荀彘率军,从辽东郡出。

汉军南北并进,合力攻打朝鲜。

卫右渠毫不示弱,调兵据守险要,拼力抵抗。

先北路之战。

汉军北路统帅荀彘先到,急欲建功,不待与南路水军形成联手之势,便即分兵派将,率先动攻击。

遂以部将郑多为先锋,率领辽东兵轻举冒进,结果遭遇朝军迎头痛击,汉军队伍溃散。

郑多逃回,主帅荀彘大怒,下令当即处斩,悬营门。

再南路战场。

汉军水路统帅杨仆,率领齐军七千,却是势如破竹,一路抵达朝鲜腹地,围攻朝鲜国都王险城。

朝鲜国王卫右渠据城防守,先不出战。

其后探知杨仆兵少,便就当机立断,下令出城迎击。

汉军寡不敌众,又失地利之先,于是大败。

杨仆弃众而逃,藏匿山中十多日,派人四处寻找收拢溃散士卒。

与此同时,荀彘再次出击,攻打浿水西岸朝鲜大营,同样战之不利。

汉武帝闻报杨、荀出师不利,便改剿为抚,派使者卫山前往朝鲜,晓谕卫右渠投降。

卫右渠经过数战,虽然皆都获胜,但亦知自己国兵弱,绝非强汉敌手。

闻汉使再次到来,于是以礼接见卫山,就势谢罪:我本不欲抵抗朝,愿意投降。

只担心被杨、荀二将杀害,故以兵拒之,其罪不。

今既见汉子符节,请许我降服。

卫山见其如此痛快,倒也颇出意外,欣然许之。

卫右渠大喜,于是派遣太子卫长为使,率军万人,随卫山前往长安谢罪。

并主动表示,愿进献战马五千匹,并向汉军馈赠军粮。

卫长既奉父命,遂携带犒军物资,引军一万,前至浿水。

卫山与北路统帅荀彘商议,命朝鲜军士留下军粮,放下兵器,然后整队西进。

太子卫长见此,疑心大起。

以为卫山与荀彘合谋,便似当年白起坑杀赵卒一般,欲要设诈杀害自己。

于是拒绝放弃武器,而且不再渡河,复又率众返回。

卫山回到京城,向子报告:虽然卫右渠答应投降,但却指使太子卫长抗命。

汉武帝问明卫长抗命情况,便知事出有因,实乃卫山处理有误,以至弄巧成拙。

于是勃然大怒,诏命处死卫山,然后檄命荀彘,继续进军。

荀彘奉命,遂鼓余勇,再整三军,破釜沉舟以战。

汉军再无退路,于是一举击败浿水西岸朝鲜守军,推进到王险城下。

杨仆此时也重聚部众,吸取前番失败教训,奋勇而至,分兵围城。

荀彘所领部队多为燕代士卒,向称强悍之师,故此前因轻举冒进而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