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集 栗姬拒婚(4 / 9)

加入书签

>刘武:你这老奴,因何这般啰嗦?

太后:是啊是啊。

你只因何忽然废了太子?

内侍:好,好,老奴知罪,这便直。

今陛下接待众臣,本来还是精神奕奕,笑逐颜开。

接受众臣拜贺新春,也还有有笑,红光满面。

刘武:你这个奴才,非要将人呕死,才肯干休!

内侍:是,是。

老奴该死,这便到了。

太后:若一言不能毕之,就打杀了你!

内侍:众臣拜毕子,又皆往拜东宫。

王美人入侍子,不知了什么话,陛下便即大怒,传下诏旨,就此幽禁栗姬,并废刘荣太子之位,降黜为临江王。

一口气毕,几乎憋个半死。

刘武及窦太后闻罢,面面相觑,又惊又喜。

当日晚,太后遂至皇帝寝宫:我儿今日接见群臣,劳累不轻,未知病情如何?

景帝急请母亲上坐,含笑答道:孩儿已经大愈,有劳太后挂怀。

太后:我儿病痊,又逢群臣入贺元旦,本是喜事。

却闻忽废太子,却是为何?

景帝:栗姬善妒,祝唾众妃,倒也罢了。

却又勾结外臣,图谋皇后之位在先;复趁群臣往拜东宫之际,图谋帝位于后。

如此毒妇逆子,怎可托付江山社稷,儿故废之,观其后效。

太后:废之是矣,又何观后效?

景帝: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废。

若刘荣肯予悔改,复其太子之位,亦为不可。

太后:王言既出,如丝如纶,岂可朝令夕改?我儿前曾有言,当立刘武为皇太弟,只因受人蛊惑,已废承诺。

今太子之位既空,何不话符前言,便以胞弟为嗣?

景帝:太后之论,亦甚有理。

臣儿今日疲惫,且容来日慎思,再作商议。

太后知道不可相强,于是安慰数语,起身离去。

景帝此时已颇悔擅废太子之举,回思太后之言,愈委决不下,于是命人悄悄出宫,暗唤袁盎入内,以心中疑惑,向其问计。

袁盎闻言大惊,极力劝谏:臣谓切切不可,陛下不可一错再错!

景帝:卿何为此危言?

袁盎:七国之乱,陛下岂可忘却?吴王便乃高祖皇帝亲侄,为图帝位,岂爱宗族?若立梁王为嗣,则陛下子孙,无一能幸存矣。

自周朝以来,皆是子承父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鲜有兄终弟及前例。

且梁王侍宠而骄,为人暴戾,无人不知。

社稷重事,愿陛下慎思!

景帝听罢此论,深以为然,于是重赏袁盎使出,此后便即不提此事。

刘武等候数日,不见动静,于是就此绝望,辞别朝廷,回归封国。

袁盎时为楚相,因病辞官,闲居安陵家郑

景帝仍常派人至府,向其寻计问策。

因此方有深夜相召,求问立嗣之事。

袁盎在家闲居不住,时而斗鸡走狗,时而出外游山玩水,又与洛阳游侠剧孟为友。

时有安陵富户,早年曾与袁盎交好,遂入府劝道:剧孟乃是赌徒,公休以其为友。

袁盎答道:剧孟虽然好赌,但母死之日,前来送葬者千乘,故曰必有过人之处。

人有危难,上门求救,其亦不以父母为由,不以生死为辞,必然鼎力相助。

然今明公登门相劝,实为弟名声为计,且是金石良言,弟焉敢不听!

从此之后,果然便与剧孟断绝来往。

众邻闻之,俱都称赞袁盎,以为从谏如流。

梁王刘武回到封国,因不得立为嗣君,心中大为不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