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背水一战(7 / 8)

加入书签

渡口。

安邑重镇及邑平阳,就此空虚。

韩信闻报魏军集于临晋关,便对诸将道:我计成矣!

乃亲率主力,潜离大营,直奔临晋关上游。

到至百余里外,地名夏阳,命以木柙缚扎罂缶为筏,全军迅渡过黄河。

然后迅猛回师,进攻魏军侧后,大破魏军,旋攻安邑。

魏王豹闻报大惊,被迫转移蒲坂兵力,以救安邑之急。

魏军往返奔波,一时大乱。

汉军迅袭占安邑,立即转向北进魏军,迎面击之,在安邑西南交手。

两军相交,韩信命令曹参部从正面进攻,灌婴则率骑兵,旁敲侧击。

魏将项它挡不住曹参正面攻击,一触即溃;冯敬骑兵则被灌婴击散,魏军陷入包围。

便在此时,临晋关佯攻汉军变为实击,趁机渡河,经由蒲坂前来参战。

相持十数日后,到至暮秋九月,两军终分胜负。

汉军大败魏师,俘获魏将王襄。

魏王豹率引败军东走曲阳,再被汉军击破;复又逃至东垣,终被汉军所擒,魏军全部被歼。

汉军平定魏地,关中河南侧背战略威胁解除,由此士气大振。

汉王得到降卒数万,由疵以补充大量军力,为开辟北方战场,创造有利条件。

韩信上奏汉王:魏王既降,诸侯胆寒。

臣请乘此有利时机,北举燕、赵,向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击败项王,在此一举也。

经此灭魏之战,刘邦已完全相信韩信乃是王敖祖师之徒,战力通。

由是毫不犹疑,当即命给韩信增兵三万,并命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

韩信既得张耳之助,如虎添翼,引兵北向,斩杀代相夏,一举破代。

汉高祖三年十月,韩信又与张耳率领破代之众,一同陈兵井陉。

赵王歇闻报大惊,乃请成安君陈余亲自挂帅,尽出主力大军二十万;更命广武君李左车为先锋大将,前往井陉口抗击汉军。

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

自陈胜大泽乡起义之后,辅佐赵歇,南征北战,为兴复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此时再担重任,将与韩信对垒交锋,遂向成安君陈余献计:

韩信只用两月时间,便以败弱之卒,智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血洗阏与。

今有张耳为辅,议欲下赵,其锋诚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师行数百里,粮食必在其后。

愿明公借我奇兵三万,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则深沟高垒,坚营勿与出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出十日,而韩、张两将级,便可致于足下。

若不用末将之计,则我等必为二子所擒。

陈余向以儒者自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因谓李左车危言耸听,由是答道: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

今韩信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而已。

千里远来袭我,至则亦已疲极。

今如坚垒不战,若其后汉王亲来,则何以迎之!

诸侯谓吾怯战,亦必轻我。

于是不听李左车计策,更不分兵给他,以绝汉军粮道。

韩信早已暗派细作,往来探听敌兵动静。

因得知陈余未纳李左车之策,由是大悦,放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处,下令安营下寨。

当日半夜,韩信忽然升帐,召集诸将,命令副将灌婴:率领二千精骑,每人必要手持一面红旗,兼道上山,在林中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

来日出战,赵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