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集 单车四国(7 / 9)
赎人矣。
时人有言:子贡贤于孔子。
子贡驳斥道:是何言耶!
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闪回结束,子贡使齐,拜见田常子。
子贡来至汶上,入于中军大帐,旁若无人。
田常待子贡坐定,开口问道:先生此来何事?
子贡:特来作客。
田常:未知先生,将以何辞我?
子贡:君之伐鲁过矣。
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君不如伐吴。
吴国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以此有悖常理以教田某,何相戏也?
子贡: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臣故谓以弱为强,悖于常理。
田常:此言何谓?
子贡:君为齐相,三封而三不成,是大臣不听明公之言。
公欲破鲁广齐,则必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齐主。
上骄主心,下恣群臣,反求必成大事,岂不难乎?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
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
倘若伐吴不胜,必国人半死于外国,且朝中大臣内空,则明公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非唯君而何?
田常:善哉是言。
虽然如此,我齐兵业已加鲁,若去而攻吴,众臣岂不疑我?
子贡:此事易耳。
明公且按兵休动,臣请使吴国,令吴王出兵救鲁伐齐,其必应允。
则明公以兵迎战,则齐之众臣哪个不从?必唯明公马是瞻也。
田常许之,反出厚礼重金,加派车马,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去后,田常又谓主将国书:我出临淄之时,闻吴王将出兵伐齐。
来者不善,将军可将大军姑驻于此,未可轻动。
我将还国留守,并派人打探吴人动静,还报将军。
有道是千里伐国,须防后患,将军宜先败吴兵,然后乘胜伐鲁,方保万无一失。
国书信以为实,于是领诺。
田常遂归齐国,留守临淄。
子贡日夜兼程,来至姑苏城中,拜见吴王夫差,下其辞:
臣闻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今万乘之齐私攻千乘之鲁,是与吴争强于中原,窃为大王危之。
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大王何不便借救鲁以伐齐,镇抚泗上诸侯?则诛暴齐以服强晋,在此一举,且利莫大焉。
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当深信此不疑也。
夫差闻而喜道:先生真乃金玉良言,中寡人心思。
前者齐侯许以世代服事吴国,寡人以此许其归顺,班师还于姑苏。
今齐国食言爽约,朝聘不至,且兵攻鲁,其实可恨!
寡人正欲提兵前往问罪,但闻越君勾践每日勤政训武,恐有谋吴之心,是我大患也。
寡人欲先伐越,然后乘胜北征齐国,不亦可乎?
子贡:若果如此,齐必灭鲁,复兴桓公霸业矣!
况越弱齐强,越人已服,伐之何益?伐越利,而纵齐患大,智者谁不知之?就大王而论,若畏弱越而避强齐,非勇也;逐利而忘大患,非智也。
智勇俱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