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陪伴左右(1 / 2)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然离开了那宏伟壮丽的咸阳宫十余日之久。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传来,告知扶苏返回宫中为大王守灵。更为过分的是,连让扶苏参与哀悼大王这一基本权利都被无情剥夺。
扶苏满心愤懑与不甘,他那刚强坚毅、不肯服输的性格使得内心始终无法平静。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寻得良机重回咸阳城,以尽自己作为儿子的孝道和臣子的本分。为此,扶苏曾数次托付可靠之人将自己精心撰写的奏折送予胡亥和赵高等人,希望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并得到应允。但每一次的等待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因为那些组织根本没人看,胡亥自从登上王位之后,每日沉浸在酒色之中,难以自拔,朝堂上下的正式全部由赵高和李42人打理。
扶苏知道再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决定冒险一回。他带着几个亲信乔装改扮后悄悄向咸阳进发。一路上,他们避开重重眼线,历经艰辛。
到达咸阳城外时,扶苏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可守卫森严,他们根本无法进城。正在发愁之际,扶苏看到了曾经在宫中结识的一位老宦官。那宦官本就同情扶苏遭遇,偷偷告诉扶苏城中局势,原来赵高怕扶苏归来威胁到胡亥地位,已下令若发现扶苏踪迹格杀勿论,并封锁一切消息通道不让扶苏陈情。
扶苏听闻悲愤交加,但他并未放弃。他心生一计,趁着夜色在城外一处高地燃起大火,浓烟滚滚直逼城内。城中大乱,以为敌军来袭。趁乱之时,扶苏高呼自己的身份,表示只为奔丧尽孝而来并无二心。城中有那么一群正直之士,他们心怀正义、目光敏锐,在与扶苏接触的过程当中,深深被其人格魅力所打动。就在他们下定决心要放走扶苏之时,命运仿佛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赵高那如鬼魅般无孔不入的眼线,竟然察觉到了这一异动。这些眼线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迅速将消息传递到了赵高那里。
得知此事后的赵高,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扶苏若继续留在皇城附近,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然而,直接除掉扶苏又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思来想去,赵高觉得最好的办法便是让扶苏远走高飞,彻底离开皇城这个权力中心。
主意已定,赵高提起笔,亲自写下了一封信函。在这封信中,他言辞恳切地对扶苏说道:“吾闻公子贤德,然如今局势复杂,皇城已非汝久留之地。若公子愿归隐山田,舍弃尊贵之身,从此做一介平凡之人,安享田园之乐,我赵高定当不再追究过往之事。但倘若公子一意孤行,执意返回皇城,妄图重振旗鼓,那休怪我心狠手辣,到时可别怪我无情!”写完之后,赵高封好信件,并派遣亲信快马加鞭送往扶苏所在之处。
扶苏看了信非常生气,他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单枪匹马,就想冲进城去,,和赵高拼命。
就在这时,孙健及时追了过来,他从边关快马加鞭,一路都不敢休息,因为他最了解扶苏的脾气。容易冲动,时刻都要守在他身边,以防不测孙健赶忙拉住扶苏,劝道:“公子不可冲动,此乃赵高奸计,欲激公子入城。如今城中戒备森严,我们势单力薄,如此闯入只是白白送死。”扶苏怒视前方,咬牙切齿道:“难道我便要受此屈辱,离皇城而去?父王尸骨未寒,我怎能安心归隐山田?”孙健急中生智,“公子,我们不妨假意答应,先退往远处。待联络各方忠义之士,再图回城大事。”扶苏虽满腔怒火,但也知孙健所言有理。他握紧双拳,对着咸阳城方向狠狠发誓:“今日之辱,他日必报。”随后,扶苏回信道:“赵高,我暂且依你之言,但你莫要以为可以永远只手遮天。”赵高收到回信,冷笑一声,心想暂时稳住了扶苏。
而扶苏则在孙健的陪伴之下,踏上了前往边境小城的路途。这座小城宁静而祥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