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非常热情的安利 / 徐孟达心里的算盘珠儿,也打得噼啪响(1 / 2)
年轻人介绍自己时,通常说的是“我是谢稚兰”,而非“我叫谢稚兰”,一字之差,却体现出年轻人对自己非常自信的姿态。
“你好,小谢。”徐孟达对吴歧微微颔首,态度温和。他见吴歧手上拿了很多东西,一打眼就知道是渔城特产,微微笑道:“这是从渔城带回来的?”
“是啊,书记。”吴歧也不认生,对徐书记笑道:“刚去了一圈,发现渔城和余杭,有很多不同。尤其吃的方面,有很多东西,我在余杭都没见过,非常新奇,所以也想拿过来给大领导尝尝。”
接着,他就和大领导、徐孟达介绍起,他都带了什么东西过来。
有金花茶和金花茶树枝做的雕刻:之前提到过,金花茶不仅是渔城市花,本身是花中珍品,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其叶还可以泡茶,不仅颜色翠绿,而且滋味甘甜香郁。而其枝制作的雕刻,亦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
还有东兴地区的红薯、红衣花生、红海鸭蛋:这些都是渔城的“五红”(五种红色特色食物)之一;
以及,让吴歧本人敬谢不敏、一点儿想尝试欲望都没有的——沙虫干。
可在给大领导介绍时,一点儿人事不干的皮皮虾,却非常热情、一脸真诚,着重给大领导“安利”了这种食物的好处,如: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味道鲜美,且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民间常用于妇女产后催乳……啊呸呸呸,这个不算,儿童频繁尿床的辅助食品,呸呸呸,这个也不算,总之……营养价值极高,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价格也比较昂贵,大领导绝不可辜负他之“美意”,一定一定要尝尝的绝佳特产!
大领导:“……”你还真是怪孝顺的。
徐书记:“……”想笑又不敢,只能硬生生憋着。
大领导似是头疼地揉揉睛明穴:他赌一百个谢子鹤,这东西八成是孩子自己不爱吃,所以才这么热情地介绍给他(想套路他,看他对这种食物会有什么反应)的。
而和吴歧一样,坐在大领导下首的徐孟达则在想:这小谢可真是个妙人。
大领导不欲与皮孩子扯些有的没的,径自问吴歧,除了这些沙虫干,吴歧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想说的。
吴歧“嘿嘿”一笑,收起暗戳戳的坏心眼,和大领导着重介绍起红薯和红衣花生这两样特产。
他告知大领导,红薯和红衣花生虽然在渔城当地颇有名气,但目前大部分都是散户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所以影响力不大。他想,如果能把这两项作物,形成规模化、商品化,对当地创收、就业,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地区脱贫致富,也是条门路。
这倒是条正儿八经的建议。
大领导认真听着,并询问吴歧,既然有此想法,在渔城时,有没有实际对这两种作物的种植环境、收成、目前市场销量等,做过细致的调研。
吴歧当然做了。他既然敢和领导提,就必然做好了准备工作,当下便把这两种作物如何种植、亩产产量,包括供需现状及市场前景,竹筒倒豆子似的,和大领导提了,以此证明自己是做过“功课”之后,才有此想法,不是什么都不了解,就“乱弹琴”。
大领导当然能从吴歧的言辞神态中,看出这一点,因此等吴歧说完,他就看向另一边的徐孟达,用眼神询问徐孟达吴歧说得是否符合实际。
徐孟达言辞恳切地表示,吴歧掌握的情况很透彻、很全面——可不是吗?人家连这个东西怎么种出来的、亩产多少斤、一斤卖多少钱、一年生产总值有多少、客户群体是哪些人、产品主要卖到什么地方,都能给说出来,怎么不算透彻?这其中有些事,他这个在岭右当省书记的半个“本土”人,都未必说得上来。
这小谢,虽然性子活泼了些,却是个能脚踏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