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顾浩(5 / 6)
着成捆的废稿,灰溜溜地卖给巷子口的老王,换来几个铜板,勉强维持生计。
那时的心酸与窘迫,如今被天幕当趣闻讲出来,让他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他无奈地摇摇头,目光落在墙角的几个旧箱子上。
那里面,似乎还压着几本他早年亲手绘制插画的“畅销读物”。
鬼使神差地,他走过去,打开箱子,从最底层翻出一本纸张已然泛黄、边角卷起的《胭脂劫》。
封面上的美人,眼波横流,朱唇微启,衣带半解,风情万种,正是他当年的手笔。他看着那画,神情复杂。
那时的他,为了生计,不得不迎合市场,钻研如何将美人的“媚”与“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笔,都凝聚着对销量的渴望,对温饱的挣扎。
现在想来,那段经历固然不算光彩,却也实实在在地锤炼了他的笔触。
让他对人体的动态、微妙的表情、尤其是那种难以言传的“气韵”,有了远超同侪的敏锐捕捉能力。
“或许…天幕说得也没错?” 他摩挲着粗糙的纸页,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又释然的弧度。
天幕中,天幕博主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总结般的调侃:
【所以说,各位,别看不起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历练。
顾浩这段“黑历史”,恰恰证明了一点:真正的艺术,有时候就诞生于最鲜活、最接地气,甚至……最欲望蓬勃的土壤里。
那些被正统所鄙夷的“俗”,或许恰恰藏着通往“雅”的密钥呢!】
顾浩听着这番议论,初时的窘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带着凉意拂面而来。
楼下街道上,灯火阑珊,贩夫走卒,才子佳人,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他忽然想起,自已笔下那些活色生香的美人,其灵感源泉,不正是这滚滚红尘,这真实的人间欲望与悲欢吗?
他转身,目光再次落在那张被墨点污了的《抚琴图》上。
看了片刻,他重新执起笔,蘸上清水与淡墨,就着那团墨渍,轻轻渲染、勾勒起来。
既然过去无法抹去,那便坦然接受。那段“不正经”的岁月,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为他笔下独一无二的风景。
或许,他该感谢天幕,用一种看似不恭的方式,替他解开了心底某个隐秘的结。
他微微一笑,笔尖流转,那团原本是败笔的墨渍,竟在他的笔下,渐渐化作美人鬓边一朵姿态慵懒、墨色淋漓的牡丹。
恰似那段尘封的往事,于不经意间,绽放出别样的风华。
画中抚琴的女子,因了这朵牡丹,平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风韵,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端庄。
而是有了属于自已的、鲜活的故事。
顾浩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
夜还很长,他的画,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曾经为了几个铜板,埋头画着“畅销读物”插画的、年轻的自已。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新纸。或许,是时候创作一幅新的作品了。
一幅能真正融合他过去与现在,包容“俗”与“雅”,描绘这真实、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人间的画作。
名字,或许可以叫——《人间声色》?
【不过这幅《月下仙君图》问世之后,可是在当时的京城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寻找画中人”的热潮。
见过此画的京城姑娘们,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放出豪言:“三日之内
↑返回顶部↑